......
為什么醫師呼吁“做一名純粹的醫生”?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醫師管理,不僅要求足夠的醫師數量,而且要求勝任的醫療能力;不僅要求足夠的工作時數,而且要求確保醫師能夠專心致志地履行醫療專業職責。臨床醫師的非合理調用是指臨床醫師承擔各種各樣的非醫療專業職責,不必要地消耗臨床醫師的時間、體力、精力并分散其臨床注意力的現象。
例如,監督住院患者的醫療支付動態,催促患者交款,預防或賠償醫療欠費;計算單病種醫療成本,預防醫療花費超出醫療保險公司規定的支付限額;計算患者用藥比例;控制患者住院天數;制作、填寫并提交醫院管理要求的各種表單;修理醫療器械及日常工作用品(如照明燈具);扶著患者去廁所;清潔工作環境;應付各種醫療無關的行政檢查,或者,過多調用臨床醫師準備迎接外來的醫院評審認證;聽取各種醫院工作會議;決定并購置藥物及醫療用品......
然而,過多耗費臨床醫師時間和精力的,莫過于利益攸關的醫療專業技術職稱晉升制度。鑒于醫師進階和薪資水平最終以臨床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為轉移,臨床醫師不得不爭先恐后地從事醫學研究。在每天恒定的24小時中,他們必須擠占個人休息或工作時間,選擇和確立科研課題、進行科研設計、收集科研信息、檢索醫學文獻及撰寫醫學論文......假設每一名醫師都喜歡科研或擅長寫作,這顯然不符合人性現實;假設發表醫學論文的每一名醫師都必然能夠提高醫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這顯然不符合臨床現實或至少缺乏證據支持。
非合理調用的臨床醫師并不限于此。面對死亡患者家人解釋為什么禁止遺體運送回家安葬,被動卷入交通事故糾紛,被動卷入是否屬于“工傷”的患者利益糾葛,以及在緊急醫療情境下解釋并拒絕患者的血親家庭成員獻血施救,都是可以避免的非醫療職責。且不論相關的政策是否合情合理,臨床醫師一旦陷入其中,就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同時暴露于醫患沖突甚或工作場所暴力風險。
臨床醫師的非合理調用,其實質是醫師角色混亂,其根源是醫療行政管理混亂,而且導致或繼發一系列不良后果。不僅直接降低醫療效率,而且直接減少醫師服務于患者的臨床時數及溝通機會,增加醫療工作負荷和節奏。作為促發因素之一,臨床醫師的非合理調用可以進一步誘發或加劇他們的身體疲勞、情感耗竭和職業厭倦,進而侵蝕醫患互動績效,降低患者滿意度,危及患者安全,增加醫師離職風險。不僅醫師離職可以直接加劇醫師短缺困境,而且,臨床工作效率降低意味著需要更多醫師才能保持原有的醫療效率水平,從而間接加劇醫師短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