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護士,醫生曾經和我朝夕相處十八載;
作為一名患者,醫生曾經嫻熟地帶給我痊愈;
作為一名家屬,醫生曾經顯著地斂財施治過我的父親——那時,我已在異國他鄉念書;
作為一名父親,我希望我的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作為一名醫院風險管理/醫療行政管理專業人員,以及原來作為一名護士,我不可能不第一優先地考慮患者權益。因此,我的微博言論招來不少醫師的惡言惡語。不過,半年來這已經幾近銷聲匿跡。
全體醫生的個人福祉均來源于一個共同的醫療行業。醫療行業就像一把彌天巨傘,若其千瘡百孔,則每一名醫生均暴露于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風險。我曾經的批評及今后繼續的批評,無不是嘗試彌補全體醫生共享卻已危機四伏的醫療行業。醫療,只有行業完好,醫生,才會執業祥和。
社會,不是沒有感覺;患者,不是沒有思考;時間,已經并將繼續積累社會和患者對于醫療行業的整體認知。這種社會認知決定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對于越來越多的醫生的第一印象......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卻希望那些醫改決策人和主導人心生一絲愧疚......
承諾并致力于優質醫療,這存在或隱含于醫療專業和公眾社會之間的契約關系,這種契約賦予醫療以實踐特權,同時,這種契約要求醫療對社會承擔責任。這本是每一名醫師共同的個人責任,一個醫療品質改良項目只不過幫助醫師履行這種社會責任罷了。
我希望看到,每一名需要同行尊重和患者感激的醫師都努力追逐合規、成功及精益求精的醫療品質。持續改良醫療品質的鄭重承諾是無論如何也遲早繞不開的一項道德聲明,同時,規管和治理醫療行為確實是醫學倫理本位的醫療行政監管的當務之急,而且勢在必行。
我更加相信,醫療品質的秘密就是愛——愛我們的專業,愛我們的患者,愛我們的同事,愛我們的醫院,愛我們的國家。然而,當我們希望醫師愛心涌動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愛護醫師。這只是因為一個人如果缺乏被愛,則傾向于繼發性地缺乏對人之愛,或者,這只是因為作為飛機乘客的母親先給自己戴好氧氣面罩,然后,只有一名安全的母親才可能保護幼子幼女的安全。
當然,我不能把我的感受和信念強加于讀者。我只是希望讀者抽取自認為相關或有用的信息,或者,把書合上仍到一邊,轉身去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也許,我更希望醫師去睡覺;作為一名患者,沒有誰不盼望一名身心清新健康的醫師迎面笑著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