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號稱中國最高水準的醫學教育,號稱中國最高水準的醫學實踐。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不僅北京協和人的傲骨和超然,而且全國病人看協和、以及全國男科醫院組織命名“沾協和”,無不折射北京協和的這兩個“最高水準”。然而,恰恰是北京協和的這兩個“最高水準”,代表了中國醫學教育和實踐的落后水準。
早在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把“健康”定義為“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完好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體弱”。與此相應的醫學模式也從生物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閱讀“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名單(2012)”(本文附件)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課程中英文對照表”(https://www.docin.com/p-15657255.html,在他們的網站也能找到這份資料),可以看出迄今依然固守的不折不扣的生物醫學模式。
以大家最為關心的醫院暴力為例,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下,美國醫生會在問診的時候常規評估患者的過激行為傾向,從而預防患者傷害自己及傷害他人。患者暴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評估、可識別和可預防的,但是,如果如同北京協和那樣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模式,滿腦子的分子思維、細胞思維和器官思維,則不可能在醫患初次相遇的時候識別患者的暴力風險。
在去年上半年,當時的王浩事件震驚全國,前前后后也時常傳出全國各地各式各樣的醫院暴力新聞。因為專業關系,當時的某一天,我試著以尊敬的方式跟協和專家們討論醫患溝通和暴力傾向評估的問題,因為當時我相信協和專家代表著中國醫生的最高水平,跟他們討論這個問題比較適合。但是,對方理解為我批評他們,于是,我的學術討論遭到了一場“協和+清華”的幫派圍攻、猜忌和謾罵。昨天,重慶又發生了醫院暴力。2012年,一共16起還是更多?今年元月,一共幾起了?
北京協和專家們,你們的確在國內處于水平最高的行列,但是,華山和北醫比你們也不差。但是,無論你們在國內如何水平最高,你們也只能代表中國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的水平。換言之,北京協和猶如一枚硬幣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面代表著中國“對內”的先進水平,一面標志著中國“對外”的落后水平。
你們的先進,是生物醫學的先進。但是,你們不能識別和解決“思想人類個體→情感個體→行為個體→權利人類個體→家庭人類個體→社會人類個體”的各種健康問題,包括患者暴力傾向;你們的診斷治療活動通常局限于患者作為人類個體“分子→細胞→器官→系統”乃至一個完整的生物人類個體層面的健康問題,也就是局限于患者理化指標變異的各類現存疾病。因此,鏡框打教授的類似風險依然存在,只是你們比地市縣醫院的醫生運氣更好,享受著“協和”這金字招牌的護佑,不然,就憑你們那種傲慢,情況還不知道如何。
中國60年禁錮和懼怕西方價值和意識形態,因此,你們固守生物模式便是理所當然,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不懂什么是“尊重型溝通”,也都不是你們特有的問題。但是,是否傲慢,卻是你們自己的選擇,甚至是你們的“協和文化”。面對來自省地市縣醫院的患者及其親屬,你們其中有沒有人口無遮攔地批評人家“看錯了”、“耽誤了”等等?
昨天,有位網友說:“在協和進修過一段時間、很不喜歡那里的氣氛,感覺更像是一幫借著老美托大的幫派,學習氣氛雖然不錯,但是擺脫不了斜眼看人的皇城氣給我印象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時走廊里貼著的一張"你認為協和和Mayo Clinic你認為哪個更好"的海報”。如果北京協和跟梅奧比,這是否類似于李玲在美國人面前炫耀中國醫改?
網友還說:“:感覺就差給專家立碑誦德了有些人對待病人的心態上都不如我家門口診所的醫生、話雖不好聽,但是確實有一些人就差把頭仰到天上去了,去Mayo進修學技術沒什么了不起、能學到他們的態度才真了不起”。是的,協和不少人“出國”。但是,一年半載洗不了腦子,何況去了也只是“鉆研”生物醫學。
居里夫人說,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你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為在那么漫長的歲月里,你沒有在你的生命里注入新的東西。我要說,改革開放前的中國醫學很落后,可以怪罪閉關鎖國和思想禁錮;但是,改革開放30年了,協和醫學依然落后,就只能怪協和人你們自己,因為在那么漫長的歲月里,你們沒有為協和醫學注入新的東西。
全國的醫學課程設置和臨床醫師,都在以你們為榜樣。你們的角色如何?難道只是在哪里傲慢和炫耀嗎(某某某教授“江湖人稱白眉大俠,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聞風喪膽”)?還有“超然”,難道你們不拿回扣?
昨天,還有一位網友說:“//@匿墨:魯迅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如果事上以諂,對下以威,這是傲氣不是傲骨。真正的傲骨是不同流俗。假如以醫生為例。真正的傲骨是不趨附權勢,對農民和部長患者一視同仁;是根本就不理那些不合理的晉升制度;是不收藥品回扣不收患者紅包;最根本的是不同流俗——有多少醫生做到了?”
中國醫生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是中國老百姓福祉的邏輯前提之一。但是,要想遏制和降低愈發嚴峻的醫院暴力風險,必須采取系統化的策略,小到醫患互動細節,大到中國醫改設計,中間——就是清理北京協和之類的落后與傲慢。
看看下面這些專家,是如何固守生物模式的吧!
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名單(2012) | |
雙擊自動滾屏 | 發布者:研究生院學位辦 發布時間:2012-6-26 |
微生物學 金奇 郭斐 楊威 遺傳學 褚嘉佑 楊澤 顧東風 張學 賀福初 馬旭 吳冠青 黃粵 翟曉梅 魏麗萍 楊昭慶 汪一波(學術)黃濤生(學術) 細胞生物學 吳旻薛社普 王明榮 徐寧志 韓代書 趙曉航 劉芝華 王介東 詹啟敏 鄭國光 馬小彤 冉宇靚 汪紅英 趙春華 馬鈺波 何萬中 周家喜 胡曉 袁衛平 姜偉(學術)吳傳躍(學術)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王琳芳 強伯勤 劉德培 王憬惺 惠汝太 沈巖 許彩民 陳曦 孫茂盛 叢祥鳳 黃常志 黎健 蔣澄宇 張業 胡云章 王曉東 饒毅 羅敏敏 邵峰 葉克窮 襲榮文 李夏璐 朱冰 王曉晨 戚益軍 張宏 彭小忠 劉英 杜立林 董夢秋 高紹榮 李文輝 魏英杰 黃牛 何新建 許琪 齊若梅 張二荃 陳涉 雷曉光 陳良 馬雁冰 孫強明 梅品超 常永生(學術)王濤(學術)李鴻鈞(學術)肖苒(學術)
生物醫學工程 張其清 修瑞娟 胡勇 張正國 許海燕 王延群 劉志鵬 戴衛 殷濤 李迎新 劉日河 孔德領 李躍杰(學術)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馬超(學術) 免疫學 巴德年 何維 張叔人 李琦涵 張偉 夏咸柱 馬潔 曲春楓 羅云萍 劉龍丁 董少忠 馬峰 曹雪濤 張建民(學術)黃波(學術)劉濱磊(學術) 病原生物學 王恒 王佑春 張林琦 洪濤 許雪梅 廖國陽 張庶民 陳啟軍 王健偉 何玉先 劉力 陳利民 崔勝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劉彤華 陳杰 秦川 潘秦鏡 婁晉寧 高友鶴 呂寧 浦介麟 佟偉民 李利民 林冬梅 劉玉琴 楊先達 梁智勇(學術) 放射醫學 樊飛躍 孟愛民 劉強(學術) 比較醫學 魏強 內科學(心血管病) 方圻 王方正 高潤霖 楊躍進 陳紀林 朱俊王文 李一石 何建國 華偉 張澍 浦介麟 喬樹賓 嚴曉偉 惠汝太 李建軍 方丕華 周憲梁 柳志紅 黨愛民 姚焰 馬堅 張健 黃曉紅 何青 吳永健 楊艷敏 張抒揚 顏紅兵 熊長明王國干 方全 范中杰 袁晉青(學術) 內科學(血液病) 王建祥 韓明哲 韓忠朝 趙春華 邱錄貴 趙永強 肖志堅 楊仁池 竺曉凡 程濤 秘營昌 鄭以州 黃平平 龐天翔 周道斌 馮四洲(專業)
徐凱峰(學術)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史軼蘩 夏維波 郭立新 肖新華 趙維綱 伍學焱 李梅(學術)孫明曉(學術) 內科學(腎病) 李學旺 李雪梅 內科學(風濕病) 張奉春 曾小峰 王國春 張烜 曾學軍 趙巖 田新平 張文(學術)
兒科學 錢淵 戴耀華 劉哲偉 宋國維 王丹華 吳建新 李龍 周忠蜀 宋紅梅 張霆
皮膚病與性病學 葉干運 孫建方 劉維達 王寶璽 鄭和義 王千秋 陳祥生 林麟 顧恒 尹躍平 晉紅中 馬鵬程 蘇曉紅 劉躍華 馬東來 孫秋寧(專業) 李岷(專業)白彥萍(專業)
余衛 周純武 趙世華 吳寧 王浩陳敏 呂濱 李方 李建初 呂秀章 羅德紅 馮逢楊正漢 林巖松(學術)李曉光(專業)朱朝暉(學術) 張曉麗(學術)
護理學 李崢 劉華平 何仲 繩宇 外科學(普外) 朱預 趙玉沛 于健春 廖泉 黃潔夫 張太平 劉昌偉 毛一雷 李擁軍 孫強(學術)鄭月宏(學術)戴夢華(學術) 外科學(骨外) 邱貴興 翁習生 王以朋 沈建雄 仉建國 薛慶云 譚明生 郭萬首 外科學(泌尿外) 李漢忠 王建業 李宏軍 石冰冰 紀志剛(專業) 外科學 谷翊群 外科學(胸心外) 朱曉東 劉迎龍 胡盛壽 李守軍 孫寒松 劉曉程 鄭哲 唐躍 王巍 楊秀濱 常謙張浩(學術)王強(學術)劉鵬(專業)苗齊(專業)
外科學(整形) 李森愷 歸來 趙振民 曹誼林 欒杰 張丁 肖苒 范金財 滕利 蔣海越 王曉軍 穆蘭花 尹寧北 張智勇 劉元波 李強 楊慶華 李養群(專業)楊明勇(專業)黃渭清(專業) 婦產科學 郎景和 沈鏗 向陽 潘凌亞 冷金花 郁琦 朱蘭 田秦杰 金力譚先杰 楊佳欣 孫愛軍(學術)劉俊濤(學術) 眼科學 董方田 陳有信 李瑩 鐘勇 張美芬 王志軍(專業) 耳鼻咽喉科學 曹克利 高志強 陳曉巍 黃魏寧 腫瘤學 孫燕 陸士新 程書鈞 林東昕 石遠凱 趙平 高燕寧 徐兵河 王綠化 赫捷 李曄雄 吳令英 戴建榮 肖建平 孫克林 肖澤芬 吳建雄 張彬 王貴齊 譚文 周志祥 白春梅 羅京偉 張海增 曾益新 金晶(專業)萬經海(專業)毛友生(專業) 蔡建強(專業)趙東兵(專業)王成峰(專業)
急診醫學 劉大為 郭樹彬 于學忠 王仲 杜斌 圍術期醫學 胡盛壽 變態反應學 尹佳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顧東風 喬友林 廖蘇蘇 米杰 李衛 程怡民 姜晶梅 代敏 許群 單廣良(學術) 中西醫結合臨床 梁曉春 田國慶 孫華(專業) 藥物化學 黃量 于德泉 尹大力 庾石山 石建功 張培成 劉站柱 雷平生 方唯碩 張東明 秦海林 蘇亞倫 劉天軍 徐柏玲(學術)謝平(學術) 藥劑學 高鐘鎬 劉玉玲 生藥學 肖培根 郭順星 馬小軍 劉新民 鄒忠梅 陳士林 戴均貴 高微微 常琪 孫曉波 楊美華 郭寶林 陳君 魏建和 廖永紅 盧善發 石鉞 彭勇 許旭東 齊云 胡克平 朱平 李艾蓮(學術)宋經元(學術)朱春燕(學術) 藥物分析學 周同惠 再帕爾 呂揚 張金蘭 胡昌勤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甄永蘇 蔣建東 邵榮光 金少鴻 司書毅 李卓榮 洪斌 何琪楊 王玉成 孫承航 余利巖 張靖溥 宋丹青 岑山 游雪甫 武臨專 胡來興(學術)王真(學術)楊兆勇(學術)
熊冬生 葉菜英 王愛平 丁欣欣 李平 李波 朱海波 王楠劉艾林
*共53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