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醫及城市社區私營診所醫師,大家新年好!很抱歉,我一直沒有用心關注你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過去,我曾經在微博上主要呼吁:
1. 村醫和私營診所醫師的專業定位,應當是全科醫師。作為醫改的基本要素,我國全科醫療體系必須首先從他們做起,包括免費提供全科醫師培訓。
2. 存衛生室和城市私營診所,最為貼近患者居住地點,因此,他們是分布最為合理的醫療資源。對此,國家應當絕對珍惜和保護。
前兩天,我和一位村醫博友進行了一次討論。村醫沒病人,衛生局要求村醫停止他們原來的診斷治療工作。因此,他們已經不能依靠診治患者來謀生。
村醫作為衛生院的臨時工,即使做了10年之久,有的依然沒有“五險一金”。至于工資收入,有的村醫告訴我:他們是年薪20000元,而且是一年發一次。有的地方可能更少,而且,他們一直擔心能不能“按時如數”地拿到手。另外,公共衛生服務要是“做得不好”,還會扣錢。
那么,平時,村醫及其家人如何過活?下面,是我和村醫的一段對話:
我:你們接受誰的管理?
醫:衛生院和衛生局都是我們的領導;衛生院直接管我們。
我:日子過不了,為什么不去自尋生路?例如,出去打工?
醫:衛生院不允許。而且,出去打工,就沒有公共衛生服務的“補貼”了。
醫:公衛經費,我們拿 20%,衛生院拿 80%。
醫:以后,醫療都是政府行為,所以,我們都不能退出村醫行列,不能搞個體。
我:你家里還有地嗎?種地是否可以?我是說,在公衛基礎上,種地?
醫:種地,要虧本。很多人都不種地了。請人犁田,請收割機。喂豬,也虧本。
我:假如按月準時發給你們2000塊,日子能否過得去?
醫:在我這里,每月3000塊,都沒錢存。上有老,下有小;小孩,要讀書。
我:說說看,原來你自己看病的時候,一個月平均有沒有5000塊?
醫:有。可能還多一些。
我:不當醫生,干別的,也很難。
醫:沒別的手藝
我:農村,也要買菜吃。
醫:都說2013是村醫改行年。
我想,目前村醫的基本處境可以概括如下:
1. 喪失行醫權利。
2. 被迫從事公共衛生服務。
3. 自擔公衛風險。
4. 經濟歧視:低補貼,以及補貼支付方式不合理。較此前的行醫收入顯著下降,陷入家庭生活困境。
5. 雇傭歧視:在農村戶口的身份歧視的基礎上,衛生院拒絕提供正式職工編制及各項社會保險。強迫他們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同時,卻不承擔相應的政府責任和雇主責任。
6. 傳統的種植蓄養已經不能彌補過低的公衛補貼。
7. 處在是否改行、徹底脫離鄉鎮衛生系統的的十字路口。
8. 絕大多數村醫多年來專心診斷治療,缺乏轉行必需的一技之長。
9. 無助和焦慮。
以上,不當之處,請大家糾正;漏缺之處,請大家補補充。明天,我還會繼續討論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