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和衛生部提出《關于開展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的意見》。對此,本人表示支持。這是因為,控制醫療成本,是一項攸關國計民生的基本政策,符合醫療行政管理的國際潮流。美國,已經帶頭趟了“唐僧肉”的地雷,醫療成本占到GDP17%以上。我們,會重蹈覆轍嗎?
問題是:在醫療監管日益強化和細化的行業環境中,醫院如何應對降低醫療成本、總額預付制的政策強制性要求?
在醫保預付總額即將用完之際,一些醫院通過減少門診掛號、減少患者住院及限制科室開藥數量等措施,從而應對醫院的財務損失風險。
顯然,這就違背了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立院之本”。不僅如此,推諉患者或醫療資源的過少使用——例如,該做的檢查不檢查、該做的手術不做或該用的藥物不用等——危及患者安全,引發更多的醫療糾紛甚或醫院暴力,進而危及醫師安全、護士安全和正常的醫療秩序,同時,醫院也暴露于“新聞頭條”的社會聲譽風險。
為了幫助醫院有效順應“三部委”的醫療成本控制政策,我和我的專家團隊,將提供“醫療支付風險管理:迎接成本控制新挑戰”的戰略培訓,以及若干項目咨詢服務,涉及醫院人力資源優化項目、醫療品質改良項目、醫院風險管理項目及醫院管理效率提升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