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米店的老掌柜眼看生意不好做,就想出個多賺錢的主意。這一天,他把星秤師傅請到家里,避開眾人,說:“麻煩師傅給星一桿十五兩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錢。”星秤師傅為了多得一串錢,就忘掉了業德,滿口答應下來。
米店老掌柜新媳婦聽見了公爹對星秤師傅的吩咐。老掌柜離開后,新媳婦沉思了一會,走出新房對星秤師傅說:“俺公爹年紀大了,有些糊涂,剛才一定是把話講錯了。請師傅星一桿十六兩半一斤的秤,我再送您兩串錢。不過,千萬不能讓俺公爹知道。”星秤師傅為了再多得兩串錢,就答應了。
一桿十六兩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一段時間后,米店的生意興旺起來,又一段時間后,縣城東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遠。到了年底,米店發了財,打敗了街上所有競爭對手。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老掌柜心里高興,讓大家猜出自家發財的秘密。大家有說老天爺保佑的,有說老掌柜管理有方的,有說米店位置好的,也有說是全家人齊心合力的結果。老掌柜“嘿嘿”一笑,說:“咱靠啥發的財?是靠咱的秤!”接著,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錢星十五兩半一斤秤的經過講說了一遍。兒孫們一聽,都驚訝得忘了吃餃子,連自家人都沒察覺,就把錢賺了,贊嘆老人家實在高明。
這時,新媳婦從座位上慢慢站起來對老掌柜說:“我有一件事要告訴爹,希望您老人家答應原諒我的過失。”待老掌柜點頭后,新媳婦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兩串錢星十六兩半一斤秤的經過講給大家聽。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話也沒說,慢慢地走進自己的臥室。
第二天早上,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塊。從腰里解下賬房鑰匙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從今天起,把掌柜的位置讓給新媳婦,往后咱都聽她的!”
上述故事固然帶給我們一些啟迪,但在領導力和執行力方面,有兩個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第一, 新媳婦背著老掌柜下達圣旨,對不對?(領導力方面)
第二, 星秤師傅這樣做,有什么問題?(執行力方面)
按照大家重新設定的多種場景,在一次次理念和思維深層碰撞中,有關課程的火花才開始顯現出來。縱向深位,橫向換位,坐標移位,也許是課件編寫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