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輪原理(二)
——摘自《管理模型與人生思索》(田軍著)第一章內容
四、原理內容
(一)擺輪假象原理
擺輪假象原理是筆者最早提出的,主要根據為擺輪環影識別假象。假象原理有三項內容,即避免先入為主的首因錯覺;識別快速運動后的環影減速假象;看到各種光環背后的真實性和危機感?,F分別進行介紹。
1.避免首因錯覺
首因,即對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固然非常重要,但往往和客觀現實差距較大。
筆者將第一印象和客觀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的現象,稱作首因錯覺。
擺輪加速到一定程度后,最早看到的“環影”轉動方向和擺輪轉動方向是相反的。由此讓人聯想到,開始接觸(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的事情可能和真實情況完全相反,現實中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騙子行騙先偽裝成善人并制造假象;公司當初認為很平庸的人實際是關鍵業務骨干等等。
良好的第一印象未必是真實的結果,平庸糟糕的開始或許預示著完美的結局。因此,在觀察分析各種首因現象時,要避免形成錯覺。想到環影,銘記在心。
2.識別減速假象
擺輪加速轉動產生環影后,環影的轉動方向是反向的,而且速度放緩變慢(相比擺輪)。實際上,擺輪的真正轉動速度并沒有降低?,F象由此提示人們,在事物高速運轉之后,看見的各種減速也是假象。
減速假象帶給人們兩點重要啟示:第一,在工作提速(或事物加速運轉)后,要克服麻痹思想,不能掉以輕心,以為萬事大吉;第二,認為高速運行者(管理者)放松、降低了標準和要求,以為有機可乘。前者相對管理者而言,后者相對被管理者而言。管理者在工作提速后,不能以為進入快速軌道,省心省力;被管理者不能認為管理者在工作提速后,沒有時間精力顧及自己,打著自己的如意小算盤……
從某種程度上講,減速假象帶給人們的思索是很形象、很奇特、很深奧,也是很有哲理的。
3.看到光環背后
擺輪快速轉動后出現的“環影”,是一種“光環景觀”。在欣賞、贊美的同時,要看到光環背后的真實性和危機感。
所謂真實性,是要認清“光環”產生的原因是“加速”造成。因此可以理解為,人生、企業的各種榮譽和成就,都要進行加倍奮斗和奉獻才能取得,天上不會掉下餡餅。
所謂危機感,是要接受“環影”反向轉動的警示。在取得成就和榮譽的同時,危機隨之而生,而且成就越大,危機(險)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