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和部分關系原理
原理: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區別:第一,二者的內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與功能不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第三,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第四,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第五,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二者聯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體有部分組成,部分是整體的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響,整體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性能狀態及其變化,反之,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會對整體的性能狀態起決定作用;第三,整體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
方法論: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下面通過兩個小故事來說明二者的關系。
工程師和哲學家
一位工程師和一位哲學家相約旅行。一天,哲學家在賓館寫旅行日記,工程師則獨自逛街。忽然聽見一位老婦人叫喊:“賣貓呀!賣貓呀!”只見老婦人身旁擺著一只黑色的玩具貓,標價500美元。老婦人解釋說,它是祖傳寶物,只因孫子病重,才不得已賣之以作住院治療費。工程師用手掂量這只貓,感到貓身很重,看起來像是黑鑄鐵的。不過,那一對貓眼則是一對珍珠,于是工程師以300美元買下了那對貓眼。他回到賓館,高興地對哲學家說:“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買下了兩顆碩大的珍珠!”
哲學家一看這兩顆珍珠至少要值上千美元,忙問是怎么回事。待工程師說完緣由,哲學家忙問:“那位婦人是否還在原處?”工程師答道:“她還坐在那里,想賣掉那只沒有眼珠的黑鐵貓”。聽完,哲學家忙跑到街上,用 200美元買下了鐵貓。工程師見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買個沒眼珠的鐵貓!”
哲學家找來一把小刀,用小刀刮貓腳,當黑漆脫落之后,露出的是黃燦燦的一道金色的印跡。他高興地大叫:“正如我所料,這貓是純金的!”
原來,當年鑄造這只金貓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把金貓涂上黑漆,變成了“黑鐵貓”。現在該哲學家來嘲笑后悔不已的工程師了。
小狗吃掉大斑馬
在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節目中,曾經看到以下場面:3條兩尺多長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馬吃掉! 3條小狼狗是怎樣打敗大斑馬的呢?大致過程是,3條小狼狗一齊撲上去,第一條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樣撞它,它都死死地不放;第二條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馬的尾巴,無論斑馬怎樣踢它,它照樣死死地不放。斑馬前后都無比疼痛,已經喪失了自衛能力,第三條小狼狗則開始咬斑馬的腿,咬了不久,斑馬就已經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三條小狼狗開始置斑馬于死地。
【哲理啟示】 整體與部分是客觀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當各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就得不到發揮,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體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3條小狼狗能吃掉一匹大斑馬,其秘訣在于8個字:分工明確,合作緊密。如果3條小狼狗都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僅僅是東咬一口,西咬一下,是很難制服大斑馬的。正因為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才產生了分工的優勢,產生了合作的能量,順利地實現了預定的目標。
我們大家都看過有一部抗日片《大刀》吧?鄭羽和三島決戰,他冒死一搏,在被三島斷一臂的情況下,砍去了三島的頭顱。頭是人體一部分,胳膊也是一部分,但是頭是關鍵的部分,它對整體起著決定作用。沒有頭,人就會死亡。胳膊與頭相比,顯然處于次要地位。所以鄭羽用一臂換三島的頭,值。
孫子兵法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我們的企業中存在著哪些因素?我們的企業整體運行是否健康?在諸多因素中,哪個是關鍵的一“著”?我們解決問題是否是從整體著眼?是否處理好了局部尤其是關鍵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了最大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