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第七年,他已經跨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這是一個喜歡認識美麗的世界、追尋智慧的年齡階段。他們可能將成人看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視為非凡的珍寶——他們沐浴在天真無邪、美好的觀點里。
請成人,展現您對地球和我們周圍各種力量的敬虔,分享您的知識,一座“童年的想象力”和未來“成人的抽象思想”的橋,就可能被您聯通。
當您縱觀課程、手工藝和運動等活動時,請仔細思考這些學習之上的細微內涵:
他們的感覺正在清醒——我們分享藝術、音樂、散文、詩歌、色彩、建筑形式和舞蹈,以強化他們對于世界之美的獨到見解;
他們正在成長,需要學會使用他們仍然在改變中的身體——他們利用自然滋養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大小肌肉群、粗細運動技巧,讓他們覺察他們與物質世界的關系;
我們必須培育他們的意志或能力,以及把事情做好的驅動力;
與他們分享我們對萬事萬物的敬虔,示范我們的精神生活——培育他們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用來定義內在“真理”的內在智慧;
抽象的思維應該繼續增長,我們不要有任何干涉, “當生活和自然的奧秘以寓言和圖景的方式展開時”(史代納),當判斷的能力敏銳了,他們就會自然擴展他們的心智能力。請讓他們以自己的步調和節奏發生。
華德福教育對小學兒童發展的詮釋
華德福教育基于對發展中的兒童本質的了解,認為兒童在不同的階段里有不同的身心靈發展任務,同時每一個兒童又有其與生俱來的獨特潛能與生命使命。因此,教師在備課、進行教學之前,必須透過各種方式達成對兒童發展的了解,如此才能滿足兒童各階段的身心靈發展要素,并支持每個兒童獨特的個體發展。
根據任的四元本質理論,物質身體在母親懷孕的過程中完成基本的形體,并出生。之后每七年再陸續誕生生命體、感覺體、自我體。這每七年一個段落的發展特性,就是華德福教育中所談的“七年發展論”。
生命體出生,感覺體孕育的階段
在小學階段中,孩子進入第二個七年,就是“生命體出生、感覺體孕育”的階段。
生命體在第一個七年里扮演的是身體建造師的角色,專注于身體的成長、器官的建構。“換牙”是生命體出生的信號,代表著人體中即將被使用一輩子的而且是最堅硬的部分——“恒牙”的形成過程都已經完成,因此生命體從建構物質身體的工作中釋放出來,這個獲得自由的生命體的出生,就是兒童開始正式學習的重要轉折點。
隨著生命體的出生,兒童開始擁有獨立的、描繪性的、圖景式的思考能力,因此,兒童可以通過如童話及大自然故事的原型圖景,或者運用各種感官、身體的活動,吸收印象,并內化、回想,如何逐漸形成可應用的概念。低年級的兒童的學習模式,仍然有些夢幻,他們有廣泛的知覺,卻不能完全聚焦地學習認知,但經過引導和鍛煉,在高年級時,聚焦的能力、抽象思考的能力已能看見端倪。
因為感覺體的孕育,在第二個七年里的孩子所表達的情緒比以前更具張力,喜歡、討厭、快樂、憤怒……這些情緒反應,孩子似乎有了比幼兒階段多好幾倍的能量去表達,他們會在兩極的情緒之間振蕩。這些感覺體的能力,感官知覺、情感反應也需要老師有意識的培育、引導,幫助孩子的情感找到進入世界的入口,準備在十四歲時能使一個穩定的感覺體出生,順利的話,孩子將發展出對世界的愛與熱誠。
小學階段兒童的發展任務
從華德福教育對兒童發展的詮釋,我們理解到小學階段的發展任務,不在于有多少基本知識要交給孩子,更重要的是先理解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了解為預備更完整的人性發展此時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回應小學階段“生命體出生,感覺體孕育”的發展,引導生命進入學習以及孕育穩定的感覺體胚胎,是小學教師應致力協助兒童達成的發展工作。具體工作包括:
使生命體能精致、完整地充滿物質身體
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充分地使用身體各部位,手、腳、背、指尖、口腔(語言、發音練習),尤其應大量使用雙手制作、創造,因為靈巧的手能塑造靈巧的心智。
鍛煉生命體形成圖景的能力
換牙后,被釋放的生命體開始產生形成圖景的能力,但這種圖景的能力需要經過鍛煉才能發揮。因此,教師一定要將每一件事轉換成圖景的元素,創造成圖景,使兒童能經驗在心靈里出現的圖景,這樣對于兒童發展想象力、記憶力、觀察能力都能產生幫助。
孕育穩定的感覺體胚胎
建立感覺體進入世界的窗口。“審美”是感覺體最重要的教育,通過“美”的經驗感覺體獲得引導與凈化。教師一方面應努力呈現知識的美,如同16世紀以前,藝術與科學沒有絕對的分界,藝術與科學均屬于宗教,兩者都在尋求真理;另一方面,給予孩子大量的藝術創作機會,讓孩子有機會使用各種藝術形式表達情感。
鼓勵兒童的自我活動
另外,關于自我體的教育,雖然孕育自我體的高峰期是在下一個七年,但在這個階段教師仍應鼓勵每個兒童的“自我”活動,例如:自己制作課本、豎笛袋或完成各種創作等等,兒童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為自己負責。同時,也培育兒童認識自己的特長,使兒童能在情感上和諧發展、思想清明,并有堅強的意志力能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為開創自己的人生道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