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合金式”的人力資源管理。追求人性化與理性化相結合,汲取儒家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借鑒現代科學的管理方法,將二者結合到人力資源管理中。
TCL的人力資源部在企業內發揮著管理和服務功能,負責物色、培養、考核人才,但是不能替用人機構行使執行權,人力資源部只能行使建議權和監督權,能否用、如何用等具體問題由用人機構決定。TCL集團的人力資源部主要負責招聘工作、培訓工作、薪酬管理工作和考核工作,人力資源部內設置了招聘組、培訓組、工資組和績考組四個小組。
招聘組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協助各部門計劃招收人員,安排和實施相應的招聘與調配計劃。同時收集人員使用的反饋情況,檢驗招聘工作的效果,并不斷地改善招聘工作。招聘重視員工的人品,要求員工重孝道、重家庭、重友情。人才流動方面,在外部,吸收新員工,淘汰不合格員工,使企業的人才保持新鮮活力;在內部,人才可上可下,干部間交流,特別是對優秀的人才加以培養和提拔。企業還實行了競聘上崗,在企業內引入了競爭機制,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也消除了員工的惰性。通過競聘上崗活動,在企業內引入了一種新的用人機制,競爭使員工和干部都不斷地提高個人素質和最大地發揮個人能力,實現企業人力資源最大化增值。執行用人回避制度,避免夫妻、親戚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以免裙帶關系影響工作正常運行及工作效率,嚴格地將生活與工作區分開。
培訓組制定公司培訓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分析員工需要的培訓,參考其它企業的經驗,總結過去的情況,最終協助用人部門對新員工進行實用、科學的崗前培訓。培訓工作遵循四大原則:培訓需求自下向上產生的原則,根據需要的培訓來制定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的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不同的培訓內容;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的原則,對培訓效果進行調查,以改進培訓工作;以內部培訓為主,送外培訓為輔的多樣化培訓原則。企業倡導員工學習采取“三結合”的方式,即東西方文化學習的結合、外部培訓和內部培訓的結合、他教和自學的結合。人才培訓方面,根據個人情況實施培訓方法,注重全方面的培養。在職培訓為基礎上,增加對重點培養對象的脫產培訓和出國留學;以專業培訓為基礎,增加復合型人才培訓的內容。
工資組輔助領導進行薪酬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主要是收集外部的薪酬信息,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出體現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的薪酬方案。除基本工資外,對不同工作的人采取不同的獎金方案,如研究人員采用項目工資制,獎金與研發成果掛鉤;生產一線員工的獎金和當月產量掛鉤;其它職能部門的效益獎金取生產線效益獎的平均數。報酬體系上實行“雙重報酬的標準”,即企業培養出來的員工按企業內部標準付薪水,企業從外引來的高級人才按國際標準付薪金。人員層次不同,不可能實行一致的報酬方式,因人而異,有多大能力就給予多高的報酬。企業原先的內部人員可以通過企業的內部標準,來評定勞動付出所應獲得的收入;而引入的國際高級人才因為作用特殊,與國際高級人才市場情況接軌,采用國際標準。這種方式很好的解決了內外報酬體系的矛盾。
績考組協助各部門進行員工考核,負責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和原則。為了體現能者上、爭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定期對員工考核,根據員工的能力、績效、素質等區別對待。績效考核工作要堅持五大原則:明確化、公開化的原則,評議的標準、方法、程序和責任均有明確規定,并且對全體員工公開;客觀評議的原則,評議與實際工作業績結合;同時評議原則,企業有評議小組評議,同時個人也要做自我評議;反饋原則,評議一定要面對面的進行,并將結果反饋給被評議者;體現差別的原則,評議的等級間要體現明顯的差異。人才考核方面,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要經常地對員工進行考核,避免通過一時的表現來評價員工。考核是全面的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工作素質,二是工作績效,三是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人才的第一標準是:能否適合企業的需要。按照分工將人才的素質分類,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分類標準。人才的一般標準是:具有協調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創新和應變能力、職業技能、職業道德等。在衡量人才時,避免了以個人感覺代替標準、以學歷代替能力、以某一專長代替綜合素質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