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維績效管理模式創始人孫軍正
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在國內日益引起管理研究界和企業界的重視,也有很多企業開始實踐平衡計分卡用于績效管理。但在實踐操作中又發現難度極大,于是又認為平衡計分卡不靈,不好操作,或不適合中國企業國情。
為什么要用平衡計分卡?
使用平衡計分卡不是為了績效管理,更不是為了平衡計分卡而平衡計分卡或趕潮流,否則企業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平衡計分卡的宗旨是幫助企業中高層就企業的使命、遠景、長、中、短期目標、戰略行動達成一致,并且作為一個溝通工具,使各個職能部門及其管理人員更加明確自己在企業經營發展戰略中的權責,確保戰略得以實施。
什么樣的企業最適合用平衡計分卡?
六維績效管理模式創始人孫軍正認為,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實施平衡計分卡。無形資本對企業經營貢獻比重愈大的公司,平衡計分卡的效能就愈能得到發揮。因此只有對于那些高度依賴品牌、客戶關系、技術創新、流程卓越、人才資本化創造財富的企業,才有必要花大力氣引入平衡計分卡。
設計一個量身定制的“戰略地圖”企業級平衡計分卡是成功關鍵
平衡計分卡如果僅從4個角度(企業外部范疇:財務、市場與客戶;企業內部范疇:內部流程、學習創新)去訂立關鍵成功因素是遠遠不夠的,更關鍵的是各個因素之間必須形成邏輯關聯性或者說是“鏈條關系”。
如何解決關鍵績效指標(KPI)的分解問題
訂立企業級計分卡后,確定了關鍵因素與關鍵績效指標(KPI),接下來就是如何分解這些指標呢?許多理論認為又企業指標直接分解到部門指標、個人指標,但實踐中操作難度較大,甚至造成部門扯皮現象。六維績效管理模式創始人孫軍正認為,這樣的指標分解不夠科學與嚴謹,不利于促成企業的最終商業目標的達成。從企業指標分解到部門指標需要有中間一步過度,即流程分解。根據Michael Porter的價值鏈理論,企業外部客戶與內部客戶(各個部門之間)構成了鏈條關系。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都將影響到最終對客戶的產品(服務)交付。因此企業級指標必須分解到各流程指標上,而流程的實現正是由不同的職能部門來擔綱的,應由流程指標產生部門指標與個人指標。
靈活建立平衡計分卡
企業在建立自己的計分卡時,不必拘泥于平衡計分卡傳統的4方面因素,它僅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框架。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適合自己企業的戰略地圖,確保各關鍵因素與指標之間有清晰的因果邏輯關系。戰略地圖的制定應盡可能貼近企業的實際經營與管理狀況,切忌閉門造車。
合作代理:
中華講師網著名講師孫軍正老師隆重推出“六維績效管理模式系列課程”。現誠尋各地代理機構,以公開課、內訓及管理咨詢項目等方式,幫助本土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老師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助理對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