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華講師網著名講師孫軍正
五維績效管理創始人孫軍正,長期對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進行深入研究。他認為國有企業的非市場化機制導致績效管理推行的難度很大。
■ 非市場主體沒有明確的商業目標
對于一個真正市場化的企業而言,其根本的目標是商業價值的實現。因此,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傳遞的是市場的壓力和價值的導向,比如市場份額、收益等,此外還包括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其他目標,如流程的高效、組織氛圍的建設等。這些目標會牽引企業員工的行為。
國有企業雖是“企業”,但與完全市場化私有和民營企業相比有很大的區別:根本在于目標多元化 —— 在商業目標之外,傳統的國有企業還承擔著諸如產業結構、政府稅收、就業安置等社會性目標;后者往往沖淡了國有企業的商業目標,使其身份模糊。正是由于企業目標的“非單純化”,使得國有企業內部傳遞的不僅僅是橫向的市場壓力,更多的是縱向的政治壓力。
■ 非市場主體造成了國有企業績效文化的差異
由于化解市場壓力和化解政治壓力的途徑不同,導致大家都不愿意承擔責任:員工不是以工作任務完成為目標,而是以應付、迎合上級領導為目標。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更多的是通過倡導“責任心”、“積極主動性”的思想因素來開展工作;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即使工作任務完成不了,只要能對上有個說得過去的交代即可,自身利益不會受損失。
非市場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國有企業中員工往往“主人翁意識”強烈,利益關系復雜,導致管理者雖然“層級”清晰,但“管理職權”卻不甚清晰。管理者往往礙于情面,不愿意、不敢于做評估、幫助改進,這導致的結果是:績效管理在很多國有企業實質上成了圍繞事后的考核,怎么能夠考得公平,考得員工滿意,哪怕績效水準一直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
■ 在國有企業盲目推行績效管理的后果分析
國有企業的目標不清晰、缺乏業績導向的文化氛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普遍落后等現實制約,如果不顧這些因素盲目推行所謂“先進、科學”的績效管理,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后果:由于對目標能否達成的不確定、對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不信任,以及“經濟人”保護自身利益這一前提假設,員工很可能會在績效計劃的環節就與主管討價還價,雙方以達成最低標準作為工作目標;同時,國有企業的績效大多未能和激勵掛鉤,員工在執行中往往就以達成基本目標為限,不愿為更大目標的達成而努力。
合作代理:
孫軍正老師2013年核心課程重磅推出,歡迎全國各地培訓機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各類協會)長期代理(邀請)孫老師主講的系列實戰管理課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助理負責跟進溝通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