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億規模的企業關注管理,百億元規模的企業關注文化,這是國際大型企業管理的基本定式。也就是說一家在五十至百億規模的時候,主要依靠管理來要效益,而企業在超過百億元規模的時候,依靠的時企業的文化來獲得長期持續的發展。因此,中國鋼鐵企業目前階段管理的主題應該處在依靠文化獲得發展的時期,并且應以鋼鐵文化的管理創新作為主題,加強集團管控,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鋼鐵企業文化有著深厚的積淀,過去曾經傳述這許多創業者與以廠為家者的動人軼事,更有當今改革創新者的業績。這一切都在表述者悠久的行業歷史,但是也有市場競爭與管理創新所做出的犧牲:有許多過去的國家勞動模范、五一獎章獲得者、技術能手在改革中被作為冗員下崗、分流,或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崗位。市場競爭的無情在今天鋼鐵企業中,在這些老的員工中表現得尤為無情,或稱之為悲壯。但由此卻給鋼鐵企業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帶來了新的命題:怎樣建立一個競爭型新的企業文化,參與全球化競爭。
幾年前,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以“辦世界一流企業、創世界一流水平”為目標,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培育優秀的公司素質和公司形象,建立和提升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制與制度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這是寶鋼新時期的企業文化建設主題,并將文化建設與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以企業文化服務于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追求、比較,苛求、創新”的企業文化和行為實現公司戰略與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奠定了企業發展基礎。
“寶鋼的階段性戰略目標是:到2005年,鋼鐵主業保持在中國鋼鐵業中的領先地位,建成中國最大、最具競爭力的鋼鐵精品基地和鋼鐵工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基地;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200億元,成為世界500強。到2010年,寶鋼鋼鐵主業綜合競爭力進入世界前三名;集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集團”。
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寶鋼集團建立了自身管理學習創新論壇,在進行的十余期論壇上,“追求、比較,苛求、創新”始終作為主要課題,將競爭能力、核心優勢、制度創新等等與企業密切相關的話題進行分析,從而引導出“用戶滿意(CS)戰略,實行全方位滿意管理(TSM)”等管理方案。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重要戰略資源,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戰略選擇、戰略謀略。當企業戰略與企業文化相匹配時,自覺的文化將構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的發展,使其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當企業戰略與現有的企業文化相背離時,文化的"抗性"便顯現出來,阻礙、破壞企業戰略的貫徹執行,最終使企業在競爭中失敗。鋼鐵企業不僅需要優秀的企業文化,更需要煉成創新的企業文化。仁達方略作為集團管理權威專家,為煤炭、軍工、傳媒、醫療醫藥、鋼鐵、交通運輸、金融、通信、汽車、房地產、裝備制造、施工建筑、化工、公共服務等20多個重點行業680多家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集團管控、企業戰略、企業文化、人力資源、集團品牌-全球品牌網-建設、內控與風險管理、企業改制、兼并重組等管理咨詢服務,仁達方略認為文化即一種行為的習慣。當一個企業把創新作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創新就成為企業發展動力之源。
首鋼目前成為全球鋼鐵行業創新的典范,主要得益于對自身文化的清晰定位。基于首鋼雄厚豐富的資源,成功地從一家傳統的制造企業轉變為高科技企業,其創新的根源在對市場的發展形態的充分認識。在繼續保持原有產業優勢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細分和定位,將優勢產品變為強勢,將盈利模式由單一化轉變為多元化,高科技投資、金融服務等項目將會逐漸超過傳統項目的盈利能力。這些轉變無疑都在改變著首鋼人的價值觀與工作習慣,并形成新時期的首鋼文化。
大型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絕不僅僅來源新技術的應用與工藝流程的創新,從近幾年來中國鋼鐵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中分析得出,建立一個新的管理機制與企業思考習慣,將巨輪靈活掉頭也是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的具體表現。對此,通過鋼鐵企業自身改革的經驗,建立一套適應管理創新的文化適應體系就成為下一個發展百年的生存大計。
總之,企業文化是企業與生俱有、不斷發展變化的,指導與約束企業整體以及員工行為的價值理念。如今,企業文化建設對鋼鐵企業發展、經營業績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企業文化對形成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鋼鐵企業的重視。鋼鐵企業開始用戰略的目光來審視文化。中國鋼鐵行業的企業文化正被不斷地完善、創新,鍛造成打造鋼鐵企業的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