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個企業比作為一個人,高層管理者就是大腦,普通員工就是四肢,大腦的指令要變成四肢的行動,需要神經系統的傳遞,中層干部就是一個企業的神經系統。
干部就是主心骨!解放軍之所以不可戰勝,正是因為有著一大批杰出的將領。看看開國時的十大元帥、十位大將以及幾百名上將、中將、少將,哪一個不是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的猛將!
創業之初,華為只有14人,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人數一年比一年猛增。1995年是800多人,1997年是5600人,1999年是15000人,2003年是22000人。2011年華為成為繼聯想后,成功闖入世界500強的第二家中國民營公司,華為能夠奇跡般地擴張而整個組織不混亂,就是得力于有一大批從“火線”上提拔起來的中層管理者。
在一個小企業里,企業家可以直接管理員工,但是企業發展壯大之后,企業家就管不過來了,這個時候,中層干部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就好像《水滸傳》中的梁山是隨著一百零八位好漢不斷加入而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這些好漢不正是“中層干部”嗎?
還有中國歷史上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他能在短短十來年的時間里,將當時最賺錢的生意錢莊、當鋪、生絲、軍火、糧食、房產等做全了,如果沒有一大批掌柜、擋手、阿大等相當于今天的職業經理人類型的人才幫助,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為中層干部介于領導者與基層員工之間,這種中間地位凸顯出了中層干部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如果把一個企業比作一個人,高層管理者就是大腦,中層就是神經系統,要替大腦傳達和執行命令到四肢——基層員工。所以,中層干部是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素質的好與差、能力的強與弱,水平的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直接影響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猶太人有一個著名的“20∶80”的法則。他們認為,在整個人類當中,富人與普通人的數量比例大約是20∶80,而富人總共擁有的財富,與普通人總共擁有的財富之比正好顛倒過來——大約是80∶20。因此,猶太人做生意就是喜歡賺有錢人的錢,結果自己也賺了錢。
“20∶80”其實是一條宇宙間的大法則,在空氣的成分中,氮與氧等的比例大約是80∶20;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水分與其他物質成分的比例也是80∶20。
這個法則說明什么問題呢?那就是某些多數的因素只能造成少許的影響,而某些少數的因素則能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響。用在企業管理上,就是20%的中層干部對企業起著80%的作用,而80%的員工則起著20%的作用;而用在市場營銷中,則體現為推銷員80%的收入來源于20%的客戶。
三星集團的董事長李健熙,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使用20%的中層人才。他非常開明,唯才是用,大力提拔年輕的儲備干部擔任領導,例如三星電子副會長兼CEO尹鐘龍、三星電子旗下數字多媒體網絡部社長兼CEO陳大濟、設備解決方案網絡部社長兼CEO李潤雨、通訊網絡部社長兼CEO李基太、數字家電網絡部社長兼CEO韓龍外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得力干將。正因如此,使得三星集團人才鼎盛,順利地完成了三星的“第二次創業”。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領導力、組織變革和發展等方面的杰出專家邁克爾·尤西姆認為,一個管理團隊的管理能力如何,關鍵不在于最高領導怎么樣,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下屬的領導能力。
麥肯錫公司的一項調查也表明:一個公司能保持持續發展和改革,達到更高的業績,關鍵因素不在于高級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改革才能的中層管理者和專業人才。中層就是中堅力量。
一個企業家再才智出眾,也無法勝任所有的事情,所以,唯有管理好中層干部,利用他們的智慧和能力,才可以完成超過自己能力的偉大事業。
美國鋼鐵之父卡內基說:“拿走我的全部財產,把人才留給我,幾年后,我又是一個鋼鐵大王。”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小到班排長,大到集團軍司令,都是這個道理。企業同樣也需要大力選擇好、培養好、管理好中層干部。因為企業的中層干部是企業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他們承上啟下,既是決策者、參與者又是具體的執行者。他們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及水平發揮程度,直接決定著公司的興衰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