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總則
第1條 目的
1.規范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流程。
2.提高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的效率和質量。
第2條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的原則
1.服從企業整體戰略目標。
2.應本著“費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則,明確成本費用的合理期限,充分考慮成本費用預測的不確定因素,確定成本費用定額標準。
第2章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依據和責權單位
第3條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依據
1.產品銷售情況。
2.本企業歷史成本費用數據。
3.工料費價格變動趨勢。
4.人力資源、物力資源的狀況。
5.同行業、同類型企業的有關成本費用資料。
第4條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的責權部門
1.財務部負責成本費用預測方案的制定、修改、廢除等具體工作的開展。
2.總經理負責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修改、廢除等事項的審批。
第3章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的方法
第5條 定量預測方法
1.因果預測分析法
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投入產出法、回歸分析法及經濟計量法等。
2.趨勢預測分析法
包括算術平均法、趨勢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平滑指數法及修正時間序列回歸法等。
第6條 定性預測方法
1.定性預測法又稱非數量分析法,是一種直觀性的預測方法,是以人們的主觀分析判斷來判斷未來的估計值。
2.定性預算法包括專家會議預測法、市場調查法、函詢調查法等。
第3章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的內容
第7條 在新產品投產之前,測算產品設計成本,確定產品按正常批量生產的成本水平,并把測算的數據作為選取最優產品設計方案的重要依據。
第8條 在正式編制生產經營計劃之前,進行成本費用預測。計劃階段的成本費用預測是編制成本費用計劃必不可少的分析工作。
第9條 在成本費用計劃執行過程中,進行期中成本費用預測,推測成本費用計劃能否按期完成。
第10條 企業在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在提高產品質量過程中也要進行成本費用預測,以保證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第4章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制定程序
第11條 推算成本費用目標和對象
1.依據企業目標利潤,結合預測期內變化因素,測算企業在現有條件下能夠達到的目標成本費用水平。
2.有了明確的成本費用預測的目標,便可確定成本費用預測的對象,它決定了應對哪些成本費用指標
進行分析預測,其中應以什么為中心進行預測等。
第12條 收集和整理有關資料
成本費用相關的資料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內容。
1.縱向的成本費用資料
(1)縱向的成本費用資料是指以往的歷史成本費用資料,對這類資料要求具備完整性和連貫性。
(2)舉例說明
預測某種可比產品的總成本,方法是搜集最近幾年該產品的成本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如生產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總成本等。在充分擁有這部分資料的基礎上,再參照計劃期內有關因素的變化,綜合考慮測算該產品的總成本。
2.橫向的成本費用資料
(1)橫向的成本費用資料是指預測時與成本費用預測對象有關的信息資料,它包括企業內部的和外部的成本費用資料。
(2)舉例說明
同行業成本費用水平的資料、其他企業同類產品的成本資料等。這類資料應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并作為企業推斷未來成本費用情況的重要參考。
第13條 選擇成本費用預測的方法
對于不同的預測對象,根據預測目標、內容、要求及所掌握的資料,選擇相應的預測方法。
1.對于定量預測,要建立數學模型,以確定最佳的定量預測分析方法。所建的經濟數學模型應該進行檢驗,檢驗可靠后,再將此方法用于預測。
2.對于定性預測,應結合以往經驗選擇最佳的定性預測方法。
第14條 綜合分析預測
應借助選定的預測分析方法和建立的數學模型,分別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分析企業內部、外部的各種影響因素后,進行分析判斷,揭示事物的變化趨勢,并預測其發展結果。
第15條 檢查驗證
通過檢查前預測結果是否與當前實際相符,檢查過去的預測結果是否正確并找出偏差原因,以便及時對原來選擇的預測方法加以改進,使預測方法在本預測過程中得以改正。
第16條 修正確定最佳預測值
將推算的目標成本費用和按指標數據測算的成本費用預測值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出差異,進行修正,以得到最佳預測值,并編制《成本費用預測方案》使預測結果更加接近于實際。
第5章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的審批
第17條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經財務部經理審核后,上交財務總監和總經理進行審核、審批。
第18條 財務部根據財務總監和總經理的審議意見,調整最佳預測值后,形成企業的成本費用目標。
第19條 經批準的《成本費用預測方案》是企業編制成本費用預算的依據。
第6章 附則
第20條 本辦法由財務部會同企業其他有關部門解釋。
第21條 本辦法經總經理審批之日起實施,修改時亦同。
第22條 相關文件表單
《成本費用預測方案》。
(摘自實戰紅色管理創始人孫軍正老師培訓課堂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