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育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并滲透信息技術教育。綜合實踐體現了我國基礎性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標,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現實需求,是建構素質教育的一種新型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是校內學科課程的延伸,拓展和補充,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指導學生結合自然、社會,自身生活,用眼去看、用耳去聽、動手去做、用腦去思考,對開發學生的身體、智慧與情感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大有益處。
一、活動教學主題:加強社會實踐 提升綜合素質
二、綜合實踐活動提倡執行“四基教學”:
◆ 基本知識——認知層面,重在記憶過程,目的是掌握基本知識點;
◆ 基本技能——行為層面,重在運用過程,目的是通過應用把知識轉化成經驗;
◆ 基本情感——情感層面,重在調控過程,目的是保持良好的學習情感;
◆ 基本原理——邏輯層面,重在思考過程,目的是形成思維邏輯、思維習慣。
三、“學會學習”活動課程 :
采取充滿趣味不枯燥的游戲訓練學習方式 ,指導學生強化時間觀念、提高專注行動力,增強個人競爭力;拓展思維的寬度及廣度,培養發散思維及全局意識。會學習依靠智慧,會考試依靠技巧,打造最具學習力的學生。
◆ 全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
◆ 引人入勝、令人震撼、催人反思的心理與人格訓練
◆ 啟發互動、拓展體驗、多視角多層面分享的教學形式和對象類別化的課程設計
◆ 讓學生輕松了解自己、準確把握自己、實現美好夢想
◆ 走進高校:感受高校生活環境,礪志向上。
◆ 走進鄉村:親身體驗勞動教育與成果。
◆ 走進工廠:參觀現代企業,親臨生產現場。
啟迪學生智慧潛能的搖籃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堂
展示學生創新成果的舞臺 陶冶學生情操樂趣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