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看一看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領域都做了什么。在電子商務的整個交易過程中,要解決三個流的問題,即信息流、現金流和物流。這三個流是電子商務能夠順利實施的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商務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除了信息流以外,現金流和物流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對于阿里巴巴而言,也是從信息流開始的。對于賣家來說,電子商務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買家可以很容易獲取賣家信息,包括賣家產品的特性和報價,同時,買家還可以給賣家群發采購信息,這樣賣家就可以參與競標,通過技術手段的運用,這個過程變得非常的快捷,對于買家來說,著實是一個好消息!
現在,讓我們從賣家的角度來看一看,信息的透明度到底意味著什么呢?雖然在阿里巴巴上有幾千萬的會員,但是,每個會員的注意力都被限制在一個電腦屏幕大小的地方了!這就是說,賣家需要爭奪買家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詢盤量,進而才能增加產品的銷量!于是,阿里巴巴推出了誠信通服務,這樣當買家搜索信息時,誠信通賣家就可以排在前列了,由于人習慣性的會點擊排名靠前的信息,所以,自然就增加了該賣家的詢盤量,最終增加了賣家的銷售量,這看起來是一個提升銷售額的好方法!但是,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是,當越來越多的賣家都開通了誠信通服務,結果回怎么樣呢?現實的結果是,即使你是誠信通會員,也會被排到幾十頁之后,很少買家有足夠耐心去瀏覽你所在的頁面的!那要想排在前面該怎么辦呢?這個你要問一問阿里巴巴的業務員了。除了交更多的錢,我想不出有什么快速的辦法。因為畢竟賣家的注意力范圍是有限的,也是稀缺的,要想爭奪這樣的區域,就必須要舍得花銀子啊!而阿里巴巴的會員越多,需要花的錢也越多!
除了爭取買家注意力難以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當信息足夠透明的時候,價格戰就打起來了!其實,如果大家的產品不產生嚴重的同質化,價格戰也打不起來,可是,在中國這樣的環境里,不同質化似乎就不太正常了,所以,最后的結果是,買家看了很多產品之后,感覺都一樣,那就挑個便宜的買吧!這點在淘寶上由其明顯!而以外貿為主的阿里巴巴,價格戰也十分慘烈,這樣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試想,當國外的買家采購商品數量一定的情況下,通過阿里巴巴花費的錢就會降低很多,從總體上講,中國賣家賺的錢會變少,而老外的成本會下降,由于中國制造一直處于整個產業鏈的下游,當我們賣的越多,可能反過來被老外賺的錢越多!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總結,如果說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想還要考慮更多的事情,那就是,如何讓企業不但能夠賺錢,還能賺大錢,持續的賺錢,也就是說,如何解決賺錢的根本問題!其實,從電子商務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應該如此苛求阿里巴巴,他在推進電子商務進程上的努力,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尊敬的!除了阿里巴巴,需要更多思考的,恰恰是利用阿里巴巴做生意的賣家!縱觀改革開放30年的商業史,中國企業在賺錢方面似乎非常熱衷利用營銷策略,利用廣告,利用外部驅動,大家只要回憶一下當年的標王爭奪戰就可以感受到了!到今天,這種浮躁還沒有完全消退,靜下心來修煉內功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當阿里巴巴橫空出世的時候,我想,大部分企業都把他當成了一個營銷平臺,又找到了一個外部驅動的方法,如果是這樣的話,阿里巴巴在解決賺錢根本問題的作用上,似乎是南轅北轍了!
分析了這么多,那企業如何能解決賺錢的根本問題呢?我想,首先我們要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來尋找答案。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每一次交易的本質實際上是價值的交換,從這個角度來看,想要賺到更多的錢,想要持續的賺錢,就要給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還要持續的創造價值!當馬云宣傳阿里巴巴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時,我想,他還要更多的讓自己的會員關注客戶,關注客戶未被滿足的價值,在這一點上,我想阿里巴巴還可以做的更好!
那如何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呢?我覺得要在三個點上發力。
第一點是 以客戶為導向的創新
創新這個詞在中國不知道喊了多少年了,但是結果令我們很失望。在中國,能說的上創新的企業用一只手就可以算出來了,恐怕都用不到一只手!而現在,山寨反過來被大家津津樂道,成了抵御強敵的法寶!當ipod、iphone、ipad輪番轟炸中國市場的時候,挑起反擊大旗的竟然是諸多的山寨機 ,在這點上,著實是有些諷刺的意味!其實,對于創新,不一定就是偉大的技術革新,偉大的發明創造,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能夠給客戶帶來獨特價值的就可以叫做創新!而要想找到這樣的獨特需求,就要我們經常傾聽客戶的聲音了!至于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傾聽,只要你有想聽的態度,就一定能找到!關鍵是真的有這個態度!
第二點是 以品質為核心的運營
如果說創新要以客戶為導向,那運營就是要專注內部管理了。在這一點上,是中國企業可能最先趕上世界一流水平的地方。如何做好運營,我們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對象,比如美國的GE,戴爾,日本的豐田,韓國的三星,尤其是日本的豐田,他們的管理之道,我覺得是最適合中國公司的!在日本這樣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度,竟然能出現這么多世界級的公司,本身就值得我們去研究,而豐田作為亞洲唯一一家能向全球輸出管理思想的公司,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如果未來全世界的消費者提起中國制造,首先想到的是高品質的時候,我們的運營就成功了!
第三點是 以超越為目標的學習
不論是創新還是運營,本質上講都是要人去做的,而且不只是一個人,而是整個企業。二十年前,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引爆了學習型組織的熱潮,中國自然不會錯過當時看起來很“時髦”的管理理念,很多企業爭相要把自己變成學習型組織。二十年過去了,當這股熱潮在中國大地上退去的時候,似乎沒有留下什么實質性的影響。與創新和運營相比,提升組織的學習能力則更為困難,因為這要改變人固有的思維習慣,需要每個人不斷的自我超越,很多企業寧可花幾千萬打廣告,也不園花時間來反思自我,這足以看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困難了!但是,我認為,這一步必須要走。因為學習能力是一個組織持續的根本,是創新的源泉,是保證運營持續改進的動力,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學習力,想要發生實質性的變革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一點,我想中國的企業家都知道,但是推行的時候往往力不從心,半途而廢,在這里,我推薦大家去看一看TCL李東生寫的關于“鷹的重生”的文章,面對變革,我們需要的是自我超越的信心和勇氣!
如果我們的企業在上述三點能夠做好,再融合阿里巴巴或淘寶的電子商務平臺,我相信企業能夠賺更多的錢,也能更持續的賺錢。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以簡單給出下面的公式:
創新 + 運營 + 學習 + 阿里巴巴 = 持續賺錢
我想,如果阿里巴巴能夠在創新、運營和學習三個層面上給中小企業以更多的幫助,那阿里巴巴也將會有更大、更持續的發展。當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孕育出了很多百年老店的時候,阿里巴巴離自己的使命就近一大步了!
反過來,作為阿里巴巴平臺上的中小企業,也不能過于依賴阿里巴巴平臺,因為這個公式的前三項,終究還是要靠我們自己來完成,《易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天助自助者,我想,這才是賺錢的根本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