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設計得再好的商業模式也不可能永恒,任何成功的商業模式也都是在特定條件下,特定環境中的成功。商業模式必須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環境的改變以及市場競爭態勢的演變而不斷做出修正、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市場的變化與發展決定了企業也必須順勢而為,商業模式的成功與失敗往往與市場的環境與變化相輔相成,任何商業模式都有它的時效性和適用范圍。江南春在創建分眾傳媒的時候就表示,樓宇視頻廣告是有中國特色的,在美國就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商業模式,因為美國幾乎就沒有什么等電梯的時候,只有在中國,等電梯是種普遍現象,這才表現出一定的商業價值,才有了分眾傳媒的商機。即便像IBM這樣的巨人公司,都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和重點,更何況其他。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創建百度的時候就很信心十足地說,“我發現國外眾多互聯網巨頭在中國都沒有做出很成功的案例,這不是偶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它們都不了解中國市場的特色。所以百度在和GOOGLE中國競爭的時候,定位非常清楚,就是百度最了解中國人,百度曾經在一個廣告中用32種寫法來表達“我”這個字,意為中國文化的多樣性。百度精準的定位,鎖定了中國搜索引擎市場龍頭老大的地位。所謂順勢者昌,逆勢者忘,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成就,過去的優秀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優銹”(優先生銹)。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則。企業如果不能對市場的變化作出提前判斷和快速反映,一念之差就可能會從天堂到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