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下午,“延安市文化產業發展培訓班”在中山大學舉辦,廣東省華商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社會政策研究會趨勢預測專家、廣東省金融創新研究會趨勢預測專家、中國平衡預測分析法創始人蔣健才先生應邀從未來高度,就文化產業園建設和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文化企業主題分享“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培育可持續發展文化企業”。延安市各縣(區)委宣傳部負責同志、文產辦主任,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重點規上文化企業負責人,六大產業園區負責人參加了本次學習培訓。
“什么是文化產業園?”這是一個看似淺顯卻實則深奧的問題,淺顯在于可以用標準術語去解釋它,這樣往往代表你對文化產業園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深奧在于如果你能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它,則代表了你對文化產業園的定位、發展思想、戰略、路徑、抓手有著自己的系統,已經涉及到了一個產業園發展的方方面面,這毫無疑問是深奧的。
蔣健才老師最終如是詮釋道:文化產業園圍繞“文化產業”為核心,但側重各有不同,主要有文化生產型、市場營銷型和平臺交易型;文化產業園具有產業集群特征,具體而言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是產業鏈能夠有效串聯,并形成閉環,第二是產業鏈能體現價值鏈,第三是園區內企業的價值能夠相互溢出和吸收。蔣健才老師將當前的文化產業園劃分為三大類:筑巢引鳳型文化產業園,如武漢譚鑫文化園、就地改造型文化產業園,如北京高碑店傳統民俗文化產業園、借雞生蛋型文化產業園,如上海環同濟設計創意產業集居區。
“當前文化產業園有哪些痛點?”是招商?是資金?是創新?是運營?在經過學員熱烈的討論之后,蔣健才老師總結根本痛點:第一是產業鏈有效串聯嚴重不足,更無法形成閉環;第二是原創強則運營弱,運營強則原創弱的矛盾,且無有效的產業發展智慧進行調和;第三是產業園區在文化企業眼中地產商、房東和物業角色難以改變,而如果產業園區缺乏產業智庫智慧支持,這一形象幾乎不可扭轉。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要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首先要找其問題,尋其要害,然后對癥下藥,才能水到渠成!
蔣健才老師首先剖析了廣州TIT創意園,一個由老舊傳統的紡織服裝廠改造升級的文化產業園,經過不懈努力,成為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文化產業園。隨后又分析了廣州市第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園——羊城創意產業園的發展思想、路徑和抓手,二者都是文化產業園中的佼佼者,并與其他文化產業園進行對比。
經過對比分析,蔣健才老師總結道:對于借雞生蛋型的文化產業園,問題在于因為依托大學城之類的原創人才集聚區,因此往往原創活躍,但也龍蛇混雜; 雖然原創生產力強,但產業化能力弱;產業園無力實現產業化運營。對于就地改造型的文化產業園,問題在于因為是在已有文化產業集聚規模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所以起步容易,產業化能力強,但原創能力偏弱;產業園無力整合園區資源。對于筑巢引鳳型的文化產業園,問題在于是因為依托于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優越的硬件設施,希望吸引來優秀的文化工作者、文化企業和游客等,但結果往往變成產業空城,產業園無力招商。
制造過度的文化泡沫,缺乏科學系統的產業園建設和發展思想、系統、路徑、抓手,產業鏈有效串聯不足,捧高踩低,短期過度趨利,透支潛力等,成為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致命要害!
“如何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蔣健才老師指出:推動文化產業園可持續建設發展要融匯四個維度思維,堅持三個平衡原則。
四個維度思維即地緣戰略思維,包括經濟地緣、產業地緣和文化地緣;其次是區域經濟思維,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一定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包括本地文化優勢、城市地緣文化、關聯產業文化和社會文化;再次是產業鏈的有效串聯思維,包括產業鏈的內循環和產業鏈的外循環;最后是未來思維,也是成長壯大的關鍵思維,包括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產業集群的發展趨勢和關聯行業的發展趨勢。
三個平衡即是內環境與外環境的平衡,產業鏈的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平衡和短期生存與中長期發展的平衡。
“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的源泉是什么?”蔣健才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文化產業智庫是推動文化產業園建設和發展的源泉!”因為產業智庫是出思想、出系統、出路徑、出抓手的地方,思想是關聯文化產業標準;系統是文化產業園發展戰略、招商戰略、運營戰略等;路徑是文化產業園的產業鏈有效串聯;抓手是行業趨勢預測,基于未來做出超前布局!
“如何認識文化企業?”不同于對文化企業的標準解釋,蔣健才老師用象限理論從發展的角度分析了當前的文化企業,并將文化企業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原創強運營強的第一象限企業,第二類是原創強而運營弱的第二象限企業,第三類是原創弱運營弱的第三象限企業,第四類是原創弱而運營強的第四象限企業。
“文化產業園要如何培育和支持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園與文化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何培育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發展?也是所有學員關心的問題。蔣健才老師首先分析了世界文化企業巨頭迪士尼是如何保持長期競爭力的,又對比分析了廣東原創動力和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提出培育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策略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文化企業要有不同的策略,對第一象限文化企業的策略應是標準服務和平臺服務,針對第二象限文化企業的策略應是加強產業鏈的有效串聯,針對第三象限企業的策略應是推動其轉型升級,兼并重組和進行人才重吸收;針對第四象限文化企業應是強化產業鏈的有效串聯。
在“筑巢引鳳”型文化產業園,培育和支持文化企業的策略應側重產業鏈有效串聯;在“借雞生蛋”型的文化產業園,培育和支持文化企業的策略則側重在產業園對內資源整合,對外打包運營方面;在就地改造的文化產業園中,又需側重于平臺服務和標準服務。
從共通點來說,文化產業園需要在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產業發展智慧和行業標準服務四個方面加強培育和支持文化企業。文化產業園只有做好梧桐木,方能引得文化企業鳳凰來,而要做好梧桐木,就需要在“補短板、借力用力、精細化分工、導航引路和抱團取暖”等方面苦下功夫。
產業園要整合園區內的各種要素資源,其抓手只能是“智慧+威望+信譽”,“智庫+平臺”的模式正是這樣的抓手。
最后,課堂進入提問環節,學員就延安文化基礎好,但產業化發展緩慢問題以及延安文化產業園建設、招商、運營,如何做好園區內文化企業服務等所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蔣健才老師一一做針對性解答,受到學員的一致高度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