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來,很多傳媒企業為了拓展自己的營收渠道,都開始涉及一些出版發行以外的業務,其中不乏有很多傳媒企業利用自己的傳播影響力來做電商。日前威海報業旗下半島海洋商城已經正式上線營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媒體也悄然展開了電商業務。在此,億邦動力網盤點了國內外與電商相關的媒體,以供參考。
威海報業旗下半島海洋商城主要是經營海鮮商品,這樣就能有效的整合當地的海鮮零售商。不僅能夠促進報業單位本身的發展,也能夠提高當地企業的知名度和盈利水平。與威海報業相似的是青島掌控傳媒,他們利用旗下的媒體類APP“掌上青島”以及“掌上青島”的微信公共賬號銷售青島的海鮮、果蔬、啤酒、嶗山茶等特產類商品,未來還計劃擴展到本地生活服務上。
這兩家都是本地傳媒企業為本地的商家提供一個平臺,并且借此盈利的模式,是一種本地媒體可以借鑒的電商模式。
除了這種媒體自建的本地電商,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電商平臺涌現。例如,香港商報推出愛購商城,經銷香港及國外市場進口的產品等、南方報業推出鞋包世界網、廣州日報也以8000萬元資金入股家居電商。這些都是傳媒企業做電商的典型,充分發揮了媒體自身的優勢來推動電商平臺的發展。
其中做的特別突出的當屬深圳報業,深圳報業的電子商務平臺“深商e天下”旗下一共有三個電商平臺,包括B2B平臺“深商網”、食品B2C平臺“名物匯”和B2B2C品牌直營商城“超級貓”。
據“深商e天下”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由深圳市政府支持,市經信委組織,深圳報業集團主辦,覆蓋深圳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網上商城、網店、傳統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等六大類市場主體,將承擔起深圳企業電子商務轉型的重要責任。由此看來,媒體做電商不僅是為了自己帶來好處,也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
除了那些自建平臺和APP等進行電商事業的媒體,現在也有媒體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傳播工具來做電商的傳媒企業。日前中國新聞周刊就利用微博開始賣茶葉,這種試水電商的方式不僅成本小,而且也能獲得做電商所追求的利潤。
此外,成都商報以二維碼為紐帶,連接紙媒與電子商務的做法也十分有新意。當讀者對周刊展示的任何物品產生興趣,只需"看到""拍下"這兩步,馬上即可通過二維碼訂制自己的購物生活。這種用手機掃碼購物的"紙上電商",能盡可能縮短媒體上展示商品轉化成實際商品的時間。
近年來,國外時尚雜志涉足電子商務領域也并不鮮見。此前《GQ》選擇在男士奢侈品零售網站PARK&BOND出售雜志刊出的主編精選貨品、《Esquire》也向讀者推廣自己電子商務網站Clad.com。2012年由康泰納仕集團出版的《Lucky》雜志運營的購物網站myLuckymag.com上線,去年康泰納仕還與亞馬遜Quidsi合建美妝電商網站,目前又成立了專門的電商部門。
盡管平臺方面媒體的滲透率已經很高,但是在電商服務方面媒體也不是沒有參與。粵傳媒就曾被曝與天貓聯手拓展電商物流,公司通過整合現有龐大的報紙投遞、零售、運輸、鋪面網絡和數據庫營銷及呼叫中心資源,推進發行網絡向物流網絡轉變。此外,華數傳媒也與支付寶宣布展開互聯網電視支付合作。
分析人士認為,媒體與電商的關系已經十分密切,一方面電商需要媒體來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媒體也需要通過電商渠道來拓展自己的盈利渠道。除了雙方的相互利益,也能整合更多的商家,推動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