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股東DCM眼中的途牛:
產品+服務=品牌
口述:DCM董事曾振宇
DCM是途牛最大的股東,是公司B輪融資的領投方,之后每輪融資我們也都全程參與。2009年,我們與途牛接觸時,公司還屬于比較早期階段,剛剛做完數額不多的A輪融資,正在由平臺模式轉型到零售模式。團隊的規模也較小。
投資時,我們沒有刻意區分途牛到底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旅游公司。DCM的投資邏輯是看所要投的公司,是否迎合了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轉變,是否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解決了消費者具體的問題。從我們投資的第一天起,途牛便以互聯網的思維和方式提供旅游服務,這個一直沒有變化。當時線上、線下的概念還不流行,但途牛一直就是典型的O2O模式,線上引流量獲取客戶,再線上、線下結合提供服務。
投資之前,DCM也接觸過幾家在線旅游類的公司,盡管大家各有特色,但我們最終還是落單途牛。因為在接觸過程中,我們發現團隊有長遠的戰略思考,同時非常專注,執行力很強。比如,在運營方面,會通過篩選供應商質量、制訂產品標準等一系列措施,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過關;在服務方面,他們制訂的從簽單到跟單、從客服再到客戶留言反饋等一系列服務流程都非常細致,很好地完善了服務質量。可以說,他們在業務流程的梳理、用戶體驗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之所以投資途牛,除了看重團隊和執行力外,還有幾個根本的市場原因:第一,新一代的消費者在網上尋找和分享旅游信息變得非常普遍,購買最終也將只是時間問題;第二,傳統的線下旅行社效率不足,陣營分散,后臺的客戶和產品數據也都沒有整合,存在著巨大的整合和提升的空間;第三,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休閑旅游未來一定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其實,投資之前我們對公司面臨的各種挑戰也確實有一定顧慮。第一,公司在品類擴充、區域拓展上都存在著大量的工作和挑戰,團隊能否經受住考驗?第二,與酒店、機票相比,旅游線路產品的復雜程度要高很多,特別是在客戶服務方面,公司能否在為客戶提供海量選擇的前提下,保證服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第三,途牛作為在線零售平臺,到底能否將品牌很好地植入到消費者心目當中。但最終的事實證明,團隊確實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途牛團隊不但戰斗力強,而且團隊協作性好,非常透明。并且公司所有的營業狀況等數據都對我們毫無保留,對DCM非常信任。以Hurst(DCM董事合伙人林欣禾)帶隊的DCM團隊成員也都在途牛的發展過程中積極為公司提供各種很多幫助。比如,幫助公司在各個階段引進合適的戰略投資者;幫助管理團隊招募包括CFO、BI負責人、市場負責人在內的各類人才。
就整個旅游行業來說,攜程、藝龍、去哪兒、途牛已經上市,同程的發展速度也相當快。當然,短期內的競爭肯定存在,但從長期來看,這依然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現在整個在線旅游行業,仍然屬于比較早期階段,線上對線下的滲透率依然非常低,大概只有7%左右。所以說,每家公司都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未來10年或者15年,消費會追求更高的旅游頻次、更好的旅游體驗、更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務。對途牛來說,公司還處在發展的早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未來的挑戰是在全國擴張時,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的同時確保優質和穩定的服務,并在這個過程中,持續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新浪微博 @電商培訓師廖志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jackiel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