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
農業現代化是穩定糧價的基礎
穩定物價放是今年工作安排中的重要地位,穩定糧價是穩定物價的關鍵。從整個“十二五規劃”時期看,我國穩定糧食價格形勢還比較嚴峻。從以往歷史時期看,由于農業現代化的推進,食品價格的上升低于通貨膨脹水平,更低于人均收入水平上升的水平,因此才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使老百姓的食品支出負擔下降。我國經濟發展也處于恩格爾系數下降的通道;從國民福利提高的要求看,這個系數應該下降到20%左右。但是,從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這樣一個事實看,適合規?;洜I的優質耕地還相對不足,這就給農業現代化添了很多困難。農業技術有多種類型,有的技術能帶來糧食的資產,但不能使成本顯著下降;而有的技術可以顯著降低農產品成本,提高農業競爭力,例如,大型農機具的使用就有這個作用。從長遠看,要使中國人吃飯成本下降,必須使農產品的成本相對下降,讓食品變得相對便宜。搞農業現代化就是要達到這個目的。遺憾的是,我國耕地相對較少,農村勞動力還很多,要采用降低農業成本的技術,在經濟上的動力不足。另外,在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撲朔迷離的情況下,一部分糧食還要轉為工業原料,這也給食品價格穩定帶來壓力。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農民增收是通過多種渠道實現的。從實踐來看,農民增收的渠道,包括發展優質糧食產業、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民進城就業等。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渠道。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嚴重過剩,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約50%的農業勞動力,僅僅依靠占國內生產總值14%左右的農業增加值,是不可能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過去二十年,農民的增收,絕大部分來自二、三產業,其中相當部分來自農村二、三產業。從目前發展態勢看,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民增收仍將主要來自二、三產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仍將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一項重要舉措。
農村土地改革
“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在依法自愿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土地是農村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要素必須是流動的。農村土地必須流動起來,而且城市和農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這些標示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痹谡鞯亍⑥r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中更加重視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