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繼續鼓勵金融創新,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寬貨幣市場廣度和深度,增強流動性管理功能。深化股票發審制度市場化改革,規范發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場,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擴大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十二五期間,中國股市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宏觀經濟形勢向好是十二五期間中國股市發展的外部環境
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正面臨金融危機見底后的緩慢復蘇,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各國正在調整自己的發展模式,以尋求新優勢。發達國家由于金融體系受到重創,試圖通過擴大投資和出口、重振制造業來恢復經濟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出口拉動型增長模式受阻后,在努力穩定外需市場的同時,試圖通過擴大內需,開拓新的增長點來進一步發展經濟。資源輸出國借助資源優勢,加強自我開發利用,延伸產業鏈,試圖改變單純依賴資源出口的發展模式。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普遍陷入困境,經濟低迷,復蘇緩慢,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率先復蘇,凸顯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的良好勢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按照市場匯率估算,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金磚四國”的GDP總量,2008年占世界份額的15%,到2015年將上升至22%,四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四國的GDP增量也將占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
股市不可能脫離宏觀經濟單獨運行,既然經濟正在新一輪周期的起跑線上,資本市場新的一輪機遇也就呼之欲出。當我們跳出股市看行情,就會發現,隨著經濟新趨勢的建立,未來的5-10年,中國股市面臨著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
創新型企業的成長是十二五期間中國股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十二五規劃是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七大新興產業將按三個發展方向推進:第一是技術較成熟、產業基礎較好,能近期發揮作用的產業,比如下一代互聯網,第二是技術進步很快并可能在近期有較大發展的產業,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第三是近期有發展但中長期戰略意義更顯著的產業,如電動汽車和生物技術。
走出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和技術革命是常見的形式。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需求,為眾多創新性成長型企業提供了發展良機。內需的擴大又給這些企業提供了龐大的市場。當前,我們的上市公司中已經涌現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創新性成長型企業,未來5年,這些企業將以裂變的方式發展,成為中國股市發展強大的內生動力。
十二五規劃勾勒的五大投資機會
增加國民收入、擴大內需、精神文明、節能減排、生物醫藥產業是“十二五”規劃勾勒的股市五大投資機會。目前,增加國民收入計劃對股市來說利好效應明顯,如果國民收入翻一倍,無論從股民追加投資,還是新的股民涌入市場看,股票市場的市值都應該會大幅上漲。從擴大內需來看,物流、零售、商業是擴大內需的主要方向。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將積極培育新的文化重點項目和骨干文化企業,提高我們國家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新能源方面,在十二五能源規劃中,天然氣、水電等傳統能源中的清潔能源將成為主要受益方向,其中天然氣將成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中長期看,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將在智能電網得到發展后獲得長足進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克隆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