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通過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十二五規劃體現了以擴大內需為導向。
擴大消費需求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投資、出口、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但是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出口和投資這兩駕馬車,消費所占比重相對較低,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內需不足,消費不旺。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另外,從國際角度考慮,擴大內需也是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全球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中國不能再過度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如果能有效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中國將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和主動權。
國內市場是未來五年中國可打的一張“王牌”。目前中國消費份額占世界5.4%,未來五年目標是要達到16%,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國。因此未來五年中國企業的市場不是美國,不是歐洲,而是在中國。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如果再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我們的競爭力將迅速提升。
擴大消費需求的難點
十二五期間,擴大消費需求存在以下難點:有效需求不足;.農民購買力低;.傳統的消費觀念亟待更新;.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大部分居民收入普遍偏低,工資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不斷下降,分配結構不合理。沒有強大的中產階層;.既得利益集團對擴大投資需求表現興奮和對擴大消費需求表現冷淡或者束手無策;.政商勾結使得房地產市場扭曲,價格機制失靈,無法合理配置資源。
擴大消費需求的突破點在農村
中國要擴大消費,突破點在農村,同時延長人口壽命。目前城市化率為47%,未來五年再增加20個百分點沒問題,預計每年1000萬農民工變成市民,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人均可以涉及的消費有12萬多元左右,這樣1000萬農民工入城,每年可以拉動1.2萬億的消費。十二五期間,如果人均壽命能提高一歲,達到75歲,將會為醫療、養老等創造非常多的消費機遇。
擴大消費需求的關鍵在社會保障
百姓需要有錢花、這是客觀事實,而一旦有錢花,大家就真敢花錢了?當教育收費依舊較高、醫療保證尚需完善、養老制度有待提升、房價過快上漲風險猶存,那么,就算收入增加了,恐怕大家也會更多為明天打算,難以真正實現消費。經過近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保障投入明顯增加,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社保覆蓋面仍然較為狹窄,較低的基本保障水平、正在加速的老齡化,加之不斷增加的住房、醫療、教育等成本,讓居民不得不選擇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正是這些后顧之憂,抑制了全社會的消費能力。這一點在社會保障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體現得更普遍,“養兒防老”、“存錢防病”依然是很多人的觀念。只有真正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才能讓百姓增強消費信心,安心花錢,從而促進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