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科宇
導讀
管理者應對工作的結果負責,要有承諾,不歸責于外,不找任何借口,積極主動是態度和意愿的問題,如果這些已經都不是問題,下一步我們就要探討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好,以兌現承諾,也就是方法的問題。上一篇我們探討了方法一,本篇繼續方法二。
方法二、如何避免“計劃趕不上變化”
人們常常會抱怨“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是疲于奔命,要事總是被急事打亂,所以根本無法做到“要事優先”,因此常常用“船到橋頭自然直”聊以**。中國的語言真是了不起,一件事正面反面都能說。
每天要面對意想不到的情況,這樣的狀態持續 N 年,想想都很累,更別說去面對了。老板累,因為每天一到公司大小事都要自己過問,下屬的執行力總是那么差,自己不盯著不行。經理也累,因為上司的意思總是在變,部門之間協作不到位,一件工作總是打折扣,每次一開會,老板本來要批評幾個部門的經理,結果沒等開口,經理們之間已經“開干”了,互相抱怨因為別人的不配合,所以自己的工作無法完成,等等。
【案例】數據遲遲交不上來
財務部每到月初要上交報表,給許總了解公司整體的運營情況,但是每到約定的時間,廠部的數據總是遲遲拿不出,人事部的數據也會推遲。細問之下,劉廠長總是抱怨說廠部很忙,沒時間統計,人事部的考勤數據也是因為廠部的延遲而拿不出來,因此財務部的工作計劃總被打亂。許總本來對財務部的執行力很不滿意,經過了解,方知原來還有諸多原因互相牽制。
前面我們談到“積極主動”,財務部為了“兌現承諾”,按時完成工作,需要制訂自己的工作計劃。但是管理者們往往忽略了企業的工作不是一個點,而是多個點、一張網,互相之間都關聯,計劃制訂最主要的是協同配合,否則就會孤掌難鳴,然后被徹底打亂。
財務部做好自己的計劃沒有用,無法做到“獨善其身”,公司的一切工作計劃安排,應該是從整體到局部、從公司到部門,由上至下統一安排。
正確的計劃制訂是怎樣的?我們不妨看個例子。
【案例】如何做計劃
A 公司今年的目標是開拓海外市場,并達到海外銷售額 500 萬美元,但是公司從來都沒有外貿客戶,此業務領域是空白。
首先是有了目標,第二步是要發現阻礙目標達成的問題。經過分析,一是產品特色不符合外銷市場的特點,二是沒有會做外銷的業務員,三是沒有與外商建立接觸的平臺,四是產品質量不符合出口標準。
第三步是制訂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要做新產品研發計劃;二要招聘外銷業務員,并做培訓;三是參加廣交會并加入網絡平臺,如阿里巴巴等;四是加強產品質量標準的制訂,包括生產現場的管理,以符合外商驗廠的要求。
策略不同于計劃,策略的要點是做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計劃的要點是誰做、什么時候做、做多少、什么時候做完、達到的標準是什么。計劃在策略的基礎上產生,又是策略的延伸落地。
因此,研發部、招聘專員、培訓專員、業務部、網絡部、質量部、生產運營部按照上述策略共同制訂計劃。計劃的制訂不能各自進行,而是用會議的形式,把時間進度做成一張計劃表,保證互相協同,這樣才能達成共識。管理最重要的是達成共識。達成了共識才有利于執行。
計劃的關鍵是溝通,溝通公司和其他部門的需求是什么;
計劃的特征是協同,互不協同的計劃,一定無法實現;
計劃的來源是目標,目標產生策略,策略產生計劃;
計劃的要求是具體,明確誰做、什么時候做、做多少、什么時候做完、達到的標準是什么。
然后是計劃執行過程的管控。計劃環環相扣,一環脫節必然環環打亂,因此管控必須嚴格。管控的基本工具是表單和會議,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計劃表和計劃會,目的是檢查前期的計劃執行情況,并制訂下一期的計劃。
計劃管理是企業最基礎的管理工作,沒有計劃管理,就會打亂“要事優先”的步調,做不到要事優先,就無法兌現承諾,就無法為結果負責。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目標管理(mubiaoguanli)】
【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