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張顧嚴的總裁班課堂上,有幾位企業家在咨詢時候,討論到,企業制度的執行問題。很多領導者都頭疼,企業制度完善,但是執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在外企中信封的“法治”管理,搬到中國企業就是不行。尤其是現在很多8090后進了企業。制度不遵守,不知道是罰還是不罰。不罰吧,企業制度難以形成權威性,影響群體觀念。這罰吧,現在企業招聘大多都有困難,人不好招嗎,好人更不好招。這一罰,很多直接來了“爺不伺候了”,然后造成的人力資源成本的巨大浪費。
這該怎么辦?很多企業家希望我給出一劑“**”,立馬見效。
呵呵,首先,張顧嚴相信,世上沒有什么企業管理的“特效藥”。因為企業管理是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不可能一個方法,馬上改變所有的。但是張顧嚴相信,在企業管理中,也有道和術。有術無道,止于術,有道有術,才可見效。
做企業管理者,張顧嚴把企業管理氛圍四個境界。
第一,權治,有權就行,這在90年代以前是主流,因為那個時候,別說總經理了,一個班組長都是絕對的權威,流行“官大半級壓死人”之說。因為計劃經濟與改革開放初期。員工思想為完全開化。領導就是權威。
第二,人治,人治是靠關系,某個經理和下面幾個員工關系好,下班是哥們,你會發現,這個經理在做決策的時候,這幾個哥們是最相應的。便面看這是好事,有人帶頭啊。但是要知道,人是不滿足的。幾個好伙計,和其他員工,到年底的時候,假設每個人做的貢獻一樣,你準備怎么獎勵?一樣?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關系好的人,對關系好的人一定是有高期望。期望高,而你給的結果卻不如他們期望的,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第三,法治,法治是現在覺得部分企業奉行的管理方式。也是管理主流。制度上一視同仁,其實不錯。很多人信封制度就是一切。因為西方工業**以來,誕生這么多的知名企業,他們都是制度至上。好制度就有好生產力。但是實際不然。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情”是一個躲不開的理念。這也是為什么看似成功的企業,員工干跳樓等極端現象卻不斷發生。這些企業的規模不可謂不大、效益不可為不好、員工不可謂不多。但是終其究竟。在中國的管理者們,記住一句話----沒有情感認同,制度越多越反動。
第四,心治。很多人把情感簡單定義為人情,其實是大錯特錯。人情算是情感的小部分,但是情感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人情。情感是人類活動的基礎。是社會人從事工作和生活的基礎紐帶。也是企業管理中的“道”。因為由情感引發的行為是持久的,并且是自動自發的。
分析完四個境界,張顧嚴給大家五個策略,供管理者們借鑒。實現高效的情感管理;
1、情柔似水,無堅不摧
情似水,如道德經中對水描述一樣,形態萬變,高下皆能。企業管理中,為什么下屬不能自動自發,去完成工作任務拿到結果。是因為你沒觸動他的情感。我們都有小孩,你可以想想,你抱二十斤重的孩子,能抱多久?張顧嚴在課堂曾提到這個問題,在做企業家朋友,最多有連抱一上午的,問他累不累,企業家開心說“不累”。而我說如果讓你抱十斤重的石頭,你覺得你能抱多久。企業家們給出的答案都沒超過半小時。為什么重量少了一半,時間卻少了這么多倍。是因為什么?因為孩子包含了情感而石頭不具備這個優勢。所以,哪怕重量更輕,效果也肯定更差。
2、征服內心,掌控行為
曾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一個老員工在和總經理辭職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十幾年的時間,您只用了我的手和腳,沒用我的心和腦。這是個什么概念。老員工如同機器人一樣,干了十幾年。他不思考,他不主動,他沒有完全的責任心和戰斗力。這樣,你雖然用了十幾年,但是他的價值到底發揮了多少,我想做領導的我們,一定明白。很多企業說,用人成本高,我再說一下我這么多年的管理經驗,分析的員工。你會發現,現在用人的成本是高的離譜。張顧嚴從做集團總裁開始,就專門去研究和觀察如何更好的激發優秀員工,觸動平庸員工。張顧嚴發現企業種員工幾乎平分為五種,第一種,一上班就是和公司對著干,我們思考下,是不是,這些員工充滿抱怨和負面。第二種,上班就是為了成本和庫存干,因為他們沒有責任心,第三種,看著工資干,工資給多給少,我就干多干少,第四中,蒙著眼睛干,干好干壞無所謂,我是個打工的,公司好壞管我啥事?第五,只有20%不到的員工在用心的干。我們用了100%的成本,雇了20%的員工,而另外四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則會是公司損失更多。
所以創造一種團隊價值觀,如宗教一樣,形成內聚力,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實現人盡其才。
3、有舍有得,難得糊涂
其實做企業,在舍得方面,張顧嚴覺得就和牛頓的物理定律一樣。叫--力度相等,方向相反。為什么?你給與什么,你就得到什么。我說的給予不單單是物質,而是更注重精神和情感。很多企業家朋友和我抱怨,上了不少課,說多給錢,多給錢,我這錢了不少。但是員工還是不滿足,還是走。你說著怎么辦?其實我說這不能怪員工,只怪你聽錯課,用錯法。為什么?試想下,你總是給物質忽視了精神和情感。正如一個怨婦和一個只知道給錢的老公一樣。你給我的只有錢,我不和你要錢和你要什么?說到糊涂,乾隆有句話到今天一樣好用“不聾不瞎,不能當家”。領導者不能太精明,人至察則無徒。太過精明的領導反而難成事。在張顧嚴情商領導力課程中,告誡企業家朋友,盡量少做“精明人”,外愚內智才是大智慧。有舍有得,大舍大得,不舍則不得。
4、把握機會,知遇之恩
中國人最喜歡兩樣“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很少有人懂得“雪中送炭”。看到哪個人一下成了名人,立馬萬千寵愛于一身,一旦落難,恨不得墻倒眾人推。這一下子,我們發現,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難以翻身。其實人才管理也是一樣,很多企業家就喜歡到處挖人,挖來挖去,發現一個人才,在行業中不停的跳槽,跳到只會跳,不會干。其實人才,張顧嚴給的建議是少挖人,多培養。因為智慧的領導是培養人才而不是挖一個人才。正如一個智慧的女人會去培養一個富豪而不是搶嫁一個富豪。誰對誰感恩戴德,我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5、關愛之情,延伸親屬
要實現高效的情感管理。光做到以上四條還太夠。這一條一定做到。就是要懂得關注他們的親屬。作為企業的中高層,他們有孩子需要養,有家庭需要負擔。作為企業的8090新生代員工,他們則更多是父母的希望。要讓這群人對企業有感情,就一定要明白適當“照顧”下他們的親屬。張顧嚴在做集團總裁時候,非常重視與下屬家屬的溝通和間接性的“施恩”。比如我下面有為集團副總,在集團干了9年,論資歷排在我之前,但是如何讓他能夠支持我工作,實現集團績效的增長。我一開始沒有太強勢的推政策,而是利用出差機會,和副總聊天,后來通過同事了解,這位副總離異,有個十幾歲的孩子,但是孩子語文學習不好,他很是頭疼。因為孩子就是父親希望,尤其是對離異的人來說,孩子尤為重要。所以我就利用副總生日的時候,把精心挑選的十本書送給他。并告訴副總,趁著他的生日,我送這十本書,因為我的語文很好,所以這些都是精心挑選,讓他兒子用心看,一定可以提升語文水平。大家想想這一下子什么情況。你關心他關心的人,比直接關心他更有效果。后來這位副總工作非常配合,而我也是不定期的和他聊聊他兒子的學習情況,偶爾也送送不錯的書籍。
篇幅實在有限,張顧嚴沒辦法把情感管理的系統詳細的給各位朋友分享。但是以上五條是靜心挑選出來的,相信可以更好幫助各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