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道德的規范要求
1、提倡的、真善美的德行
1.1、企業目標
企業的
經濟目標需要道德目標的調節和制約。企業目標制約下的行為不僅不能違背以法規形式體現出來的
經濟活動的游戲規則,而且要進一步以道德準則來約束自己,主動實現道德自律。企業要想獲得持久的發展,其追求的
經濟目標中應該包含有倫理道德的要求,應該是
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的統一。企業
經濟目標和道德目標相輔相成,只有同時并舉,企業才能持續經營并真正興旺發達。
1.2、企業所有者對經營者
清晰、嚴格地劃分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確保
職業經理人責權利到位,得到充分發揮,防止有責無權、承諾不兌現情況。企業經營者必須積極經營、謀求更多的利潤,借以創造股東更多的權益。
1.3、企業對員工
給員工以歸屬感、安全感、收入穩定感、工作快樂和精神愉悅感,并不斷得到成長和發展。
規范簽訂合同;薪酬合理、分配公平、不拖欠工資;完備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干部講究管理方法和藝術,公正的績效考核和素質評價,公平的
培訓和
職業發展機會,健全的
文化網絡與儀式,豐富的文體活動、無微不至的員工關心等。員工贊賞的企業
文化。
管理者的道德魅力可以增加企業的內聚力,贏得員工的信任,產生感染力和號召力。
1.4、企業與國家
主動接受財政、
金融、稅務、工商、質監、勞動保障、環保、安監、公安等各職能部門監督,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在勞資關系、知識產權、產品(服務)質量、產品價格、規范納稅、安全
生產、勞動合同、勞動保障、環境保護、公共道德建設、法人代表個人道德等方面高度自律。主動承擔解決就業、規范納稅、環境保護、提供安全優質產品等應有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樹立良好企業
形象,注重社會效益。
1.5、企業與合作伙伴
誠信合作、規范合同和協議,無霸王條款;兌現合同承諾,保證履約率,不拖欠應付款,不無中生有制造借口克扣應付款或索賠;建立穩定長期
戰略合作關系,盡可能幫助、支持對方發展,相互帶動,共同受益。
1.6、企業與競爭對手
公平競爭,不搞小動作,不搞超低價格的惡性競爭;不要評論對手是非,不惡意中傷和貶低對手;不惡性挖角;不竊取對方商業機密;不破壞對手商業計劃和商業行動。學習、借鑒對手長處,主動完善自己,主動搞好關系,建立行業聯盟,相互促進提高。
2、應譴責的、丑惡的德行
2.1、把企業利潤與企業道德對立起來,錯誤認為,追求利潤必須不擇手段,不誠信經營,以非道德行為謀利,為實現利潤不惜損害他人利益。
2.2、請來管理高人卻不充分信任,能力超群卻不大膽使用。不愿放權、分權,
職業經理高薪閑置,有責無權,成了擺設。
或者對
職業經理監控不力
職業經理一心謀求個人利益無視甚至損害股東利益,肥了經理,虧了企業。
2.3、對待員工極不道德,不簽合同,不交保險,延長工作時間,占用員工休息時間;拖欠工資,賴掉工資,假借考核名義,變相克扣工資;勞動條件差,無勞動保護措施,工傷事故多;生活條件差,營養更不上;干部管理簡單粗暴,隨意打罵或開除員工;評價員工無依據,憑主觀和小報告,員工委屈多,受壓抑;員工無
培訓,無公平的
職業發展機會。流失頻繁,流失率高。
2.4、不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承擔相關社會責任。出現安全
生產、產品安全、環境污染事故;非法經營,偷稅漏稅,鉆法律空子,為一己私利鋌而走險,挑戰法律。
2.5、與合作伙伴是利用關系,簽訂霸王合同或合同欺詐,不履行合同承諾,拖欠或賴掉應付款項,無中生有克扣貨款;人可以為我,我不想為人,不承擔應盡義務,逃避責任。
2.6、與競爭對手惡性競爭,低價傾銷;制造謠言,惡意中傷和貶低對手;竊取對手商業機密;破壞對手商業計劃和商業行動。
2.7、對客戶坑蒙拐騙,產品假冒偽劣,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短斤少兩;價格欺詐,壟斷暴利,宰人無度;售后服務能推則推,服務質量極不負責;對客戶投訴,扯皮踢球,推卸責任;利用客戶,騙取錢財,利用完后,不理不睬。
從以上內容可知,企業
文化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作為一個好的企業管理人員,要有一定的學術精神及邏輯能力,談論企業
文化不要離開它本身的定義、概念、內涵及外延的范圍
文化追求必須通過制度的載體來實現,否則,
文化便沒有存在的機體。
老板的性格及習慣不是文化,其頭腦中的價值觀才是文化的引導力.
老板不好的理念并非不能改變,因為無知才如此,加強學習與引導后,壞老板改變后也可以建立好的企業文化。
企業
文化建設還有另外一個誤區就是,重視外在
形象,比如標識系統完善,多舉辦文體活動,輕視內在
形象,比如人資管理不規范等。而真正的企業
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內在
形象的完善。
談論企業
文化,必然繞不開這個邏輯:
1、什么是企業
文化(公認的定義,概念,不要隨便瞎定義)
2、其結構及功能包括哪些;
3、建設其有何意義及必要性;
4、任何建立先進企業
文化;
4.1、理念系統優化
4.2、企業
形象建設
4.3、管理方法及藝術完善
4.4、企業組織道德完善
4.5、員工道德、
禮儀規范明確
4.6、
文化網絡及儀式建立
4.7、員工手冊(員工入職須知、關鍵的管理要求、企業
文化引導)
老板
文化不等于是應有的企業
文化。不應該支持老板原始
文化的合法化,提倡企業
文化的相容性,即是一組相關必要的先進理念價值觀的結合。好的企業
文化追求,必須通過制度載體去實施,最終促成企業良好經營管理效果實現。
簡潔地講,企業
文化就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在行為、氛圍及表象上的反映。剛開始,企業價值觀確實是老板的價值觀,經營管理行為及效果受其主導。這個時候,企業
文化相當于老板
文化。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受到內外部劇烈的沖擊后,老板的價值觀都會發生裂變,變好還是變壞受生存發展環境的影響很大。更多的是價值觀趨于積極上進,趨于融合,以配合企業經營效果的需要。這個角度講,老板
文化最終也不一定來自于他的內心深處,更多的受外在影響而更新,完善。最終,企業
文化不全是老板
文化。
任何企業都存在
文化氛圍,即使是微小企業。沒有制度的企業也可能有好的
文化,即員工對老板人品認可度很高,但經營未必效果好。制度健全的企業不一定有好的企業
文化,因為,制度大多傳遞的是惡。制度和
文化都是中性詞,因此,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所謂的好制度,好
文化,是指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及效果均受控,員工滿意度較高的制度及
文化。軟硬兼施,寬嚴相濟,既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及老板遠景的實現,又照顧到人性特點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在當前企業老板對先進企業
文化不了解,
文化追求很模糊的情況下,作為高水平
職業經理人或管理咨詢老師,均有義務傳播先進企業
文化,幫助企業老板完善企業
文化建設。而不是誤導老板,把企業
文化搞得高深,莫測,難以把握。
我之所以與岳峰網友辯論,是因為他研究的企業
文化是一種混沌的
文化,很不明確,更沒有如何完善企業
文化的有益的建議。也有很大的誤導,把
文化與制度獨立起來,可能把企業導向不注意制度建設的誤區,單純認為企業
文化就是老板
文化,看不到老板自己受外部影響也在不斷變化,造成老板個體
文化就可以是企業
文化的錯覺。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告訴企業老板,他個體的
文化對企業
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
文化,好的企業
文化必須是基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基于經營管理過程及目標實現的需要,把老板的、企業管理
團隊的、員工的、外部管理專業人士的所有好的理念、建議結合起來的完整、有利的理念系統,借助于制度的載體去落實并不斷完善,最終取得較好經營管理效果的精神產品。
企業規模稍大以后,企業就不是老板一個人的企業,影響企業的就不會是老板一個人,盡管老板個人的影響要更大一些。老板不注意其他人得感受,一味我行我素,必將把企業整得支離破碎,這是得企業就不會是一個融洽的企業,必然不會取得較好經營效果。
企業規模稍大以后,企業就不是老板一個人的企業,影響企業的就不會是老板一個人,盡管老板個人的影響要更大一些。老板不注意其他人得感受,一味我行我素,必將把企業整得支離破碎,這是得企業就不會是一個融洽的企業,必然不會取得較好經營效果。
另外要闡述的是,企業
文化不是企業追求的目的,只是必要手段,是為企業取得良好經營效果服務的。但企業
文化是一種很巨大的驅動力,在促使員工滿意的前提下,間接促使企業經營目標實現。
遇到很多老板,并不是不想有很好的理念系統,并不是一定要堅持錯誤的價值觀,問題是如何擁有好的價值觀不得要領,這時候好的
職業經理人或咨詢老師就要正確引導他。
其實已經有很多
職業經理人人成功引導老板并成功的案例。比如漢高祖劉邦,最擅長的一點就是問張良等謀士“我該如何啊”,還有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終成三分天下大業。國內國際先進的股份制企業,老板股東們都退居幕后,大多是管理專家主導并取得更好的業績。這些案例都說明,企業
文化包括老板
文化,但不等于是老板
文化。另一部分就是外部因素強制性要求老板必須引進的先進的成分,否則企業經營就會出現很大的危機。
老板被合伙人或主要員工影響是常見的,這是因為:
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能力素質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有的老板懂
銷售,不懂技術和管理,有的懂技術不懂
銷售和管理,懂管理的可能不懂專業技術,有的性格脾性上有較大的缺陷很不受人認可,有的只有一點錢,其他都一無所知。這時候,在進行相關決策時,必然會受到各方面專業人士的影響,其理念及價值觀也會受到相關專業人士的約束,不得有嚴重的沖突,否則關系搞不好企業就會動蕩。即使是全能的老板,也會受到員工的一些制約,大多數員工堅決發對的東西他一般也不敢隨便去做。不要認為當了老板就是企業的皇帝,一切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其他如員工道德和
禮儀規范要求、
文化網絡和儀式內容略.
企業
文化建設還有一個誤區是:
上規模企業才有必要建設先進企業
文化,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還沒有必要。
本人在企業的管理實踐及體驗,告訴我們:企業無論大小均需一個良好的管理氛圍,保證員工對企業及主要領導的滿意度,外界對企業的認可度。企業
文化就是(價值理念追求--制度及做法傳遞--氛圍及
形象--員工及社會認可)這么一組精神追求的活動,這個與企業大小無關,從這個角度講,先進的企業
文化是任何規模企業都需要的。
因此,說中小企業不需要建設企業
文化的觀點及做法是錯誤的。
在與小企業接觸中,感覺到小企業人少事情簡單,制度的需求還不緊迫,這時候,好的
文化氛圍非常重要。小老板如果沒有一些必要的好的理念及包容心,其性格脾性不容易為屬下員工所包容,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小則員工因對老板認可度低而主觀能動性差,事情效果較差,重則員工流失非常頻繁,老板的小企業就動蕩不安,生存艱難。
簡潔地講,企業
文化就是企業核心價值觀在行為、氛圍及表象上的反映。剛開始,企業價值觀確實是老板的價值觀,經營管理行為及效果受其主導。這個時候,企業
文化相當于老板
文化。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受到內外部劇烈的沖擊后,老板的價值觀都會發生裂變,變好還是變壞受生存發展環境的影響很大。更多的是價值觀趨于積極上進,趨于融合,以配合企業經營效果的需要。這個角度講,老板
文化最終也不一定來自于他的內心深處,更多的受外在影響而更新,完善。最終,企業
文化不全是老板
文化。
任何企業都存在
文化氛圍,即使是微小企業。沒有制度的企業也可能有好的
文化,即員工對老板人品認可度很高,但經營未必效果好。制度健全的企業不一定有好的企業
文化,因為,制度大多傳遞的是惡。制度和
文化都是中性詞,因此,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所謂的好制度,好
文化,是指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及效果均受控,員工滿意度較高的制度及
文化。軟硬兼施,寬嚴相濟,既圍繞企業經營目標及老板遠景的實現,又照顧到人性特點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在當前企業老板對先進企業
文化不了解,
文化追求很模糊的情況下,作為高水平
職業經理人或管理咨詢老師,均有義務傳播先進企業
文化,幫助企業老板完善企業
文化建設。而不是誤導老板,把企業
文化搞得高深,莫測,難以把握。
我之所以與岳峰網友辯論,是因為他研究的企業
文化是一種混沌的
文化,很不明確,更沒有如何完善企業
文化的有益的建議。也有很大的誤導,把
文化與制度獨立起來,可能把企業導向不注意制度建設的誤區,單純認為企業
文化就是老板
文化,看不到老板自己受外部影響也在不斷變化,造成老板個體
文化就可以是企業
文化的錯覺。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告訴企業老板,他個體的
文化對企業
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
文化,好的企業
文化必須是基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基于經營管理過程及目標實現的需要,把老板的、企業管理
團隊的、員工的、外部管理專業人士的所有好的理念、建議結合起來的完整、有利的理念系統,借助于制度的載體去落實并不斷完善,最終取得較好經營管理效果的精神產品。
遇到很多老板,并不是不想有很好的理念系統,并不是一定要堅持錯誤的價值觀,問題是如何擁有好的價值觀不得要領,這時候好的
職業經理人或咨詢老師就要正確引導他。
其實已經有很多
職業經理人人成功引導老板并成功的案例。比如漢高祖劉邦,最擅長的一點就是問張良等謀士“我該如何啊”,還有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終成三分天下大業。國內國際先進的股份制企業,老板股東們都退居幕后,大多是管理專家主導并取得更好的業績。這些案例都說明,企業
文化包括老板
文化,但不等于是老板
文化。另一部分就是外部因素強制性要求老板必須引進的先進的成分,否則企業經營就會出現很大的危機。
群聊文件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