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學員:適合正在或準備從事內部控制的企業專/兼職人員,特別適合央企、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等正在實施內部控制信息化的企業學員,幫助學員提升內部控制理論水平,掌握內部控制軟件系統的功能定位、路徑擇優、系統落地與持續改進之道。
學員評價:知識結構新、信息含量大;理論梳理清晰、模型講述實用;語言生動有趣、論證邏輯嚴謹;實屬知識大餐、思想盛宴般享受。
講師簡介
湯四新老師,軟件工程師出身的會計學博士研究員、培訓師、咨詢師、架構師。廈門大學會計學博士、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從事管理軟件開發、服務與管理咨詢、培訓等工作20余年,曾任職于多家軟件開發與管理咨詢公司,擔任高級軟件工程師、系統架構師、高級咨詢師、高級項目經理和總經理等職。擅長從流程管理、風險管理、商務智能和知識管理等視角創新性地研究與解決會計信息生產過程中的價值管理和價值工程問題。主持發開的《金三門數字智能網企業管理軟件》于2004年9月獲國家版權局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認證。在《當代財經》、《審計與經濟研究》、《南京財經大學學報》、《南京審計學院學報》等經濟類、會計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管理信息化方面學術論文36篇。愿為企事業單位、軟件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提供流程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預算管理、績效管理、成本管理等體系構建、實施管理與持續改進的課程培訓、項目咨詢和方案設計等外包服務。
觀點分享:內部控制對于組織來說,意味著文化、制度和系統,對于個人來說,則意味著觀念、技能和習慣。從方法論、工具集和過程模型視角觀察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異同,若將風險管理比作西醫,而內部控制則更像中醫;但隨著兩者的發展,有互相融合之趨勢。內部控制系統落地循環:標準集成——可描述、規則融合——可執行、流程嵌入——可管理、模型對標——可改進、知識沉淀——可傳承內部控制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內部控制是個臺,什么都可以往上抬。
章節安排:(根據學員知識水平,可以執行四天、三天、兩天或一天課程安排)第一部分:內部控制理論結構第一章 內部控制的理論起點一、內部控制假設二、內部控制目標三、內部控制原則第二章 內部控制的理論基礎一、組織行為學二、舞弊理論三、控制論四、模糊理論第三章 內部控制的理論沿革一、內部牽制(20世紀40年代以前)二、內部控制制度(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三、內部控制結構(20世紀70年代至1992年9月)四、內部控制整體框架IC-IF(1992年9月至2004年10月)五、基于ERM-IF的內部控制(2004年10月至今)第四章 內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一、COSO-ERM框架二、12345內部控制基本框架三、中天恒3C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第五章 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一、內容完整性二、體系合理性三、環境適應性四、運行有效性第二部分: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應用指引第六章 基本規范第七章 控制環境一、組織架構(1)二、發展戰略(2)三、人力資源(3)四、社會責任(4)五、企業文化(5)第八章 控制活動一、資金活動(6)二、資產管理(8)三、財務報告(14)四、采購業務(7)五、銷售業務(9)六、研究與開發(10)七、工程項目(11)八、擔保業務(12)九、業務外包(13)第九章 控制手段一、全面預算(15)二、合同管理(16)三、內部信息傳遞(17)四、信息系統(18)第十章 內部控制評價第十一章 內部控制審計第三部分: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系統落地與持續改進第十二章 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系統構建)第十三章 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系統落地)第十四章 內部控制信息系統成熟度模型(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