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2002年亞馬遜商業圖書銷量第一的《執行——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一書被譯入中國,一時間企業界上下掀起一股“執行"熱狂潮,上至總裁、總經理,下至基層助理業代,人手一冊,仿佛一夜間我們找到了解決“執行難"問題的靈丹妙藥,也充分暴露了我們實際工作中執行力匱乏的普遍性。是什么導致這種現象的存在,也許很少有人真正去追溯起產生的根源。
一、執行力匱乏的根源在于“思想觀念"問題,現今流行的觀念是“不談管理談服務"倡議建立服務型銷售管理機構、服務型政府,大肆強調個人主觀能動性,創造力,學習力,服從被理解為是專制,一提起就被扣上“大家長,一言堂"的罪名,世間萬物皆有兩極,過猶則不及!實際上在我們現在的許多企業環境中,強調服從更重要,現在大家都在講“決策層和執行層"的分離(或說分工),我們將下屬歸類于執行層的范疇,任務只有一個“執行指令、完成指標",如何有效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建立團隊文化是治標治本的根本之法(關于團隊文化建立見我發表在中國營銷售傳播網上的《文件——鑄造強力團隊的靈魂》一文)。建立一種“敬業、責任、高效、誠實、服從"的團隊文化,將顯現出強大的作用與威力,能大大削減我們執行工作中的障礙!
二、執行力很多時候源于領導力。我們的主管、經理在痛斥下屬無能之時,建議我們的銷售主管、經理們先做一自我反省。實際上由于我們不能天天都“泡"在一線市場,停留在辦公室的時間往往超過在市場上的時間,對區域市場的了解畢竟有限,無法做到“明察秋毫",往往我們所制定的策略流程和細節考慮的不夠周詳,對實際環境認識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又缺乏與下級的及時溝通,往往不能達到自己所要的目的;還有些時候,我們將一項重要的工作草率的交給一個能力不能勝任的人去辦,往往事與愿違,搞砸了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這些都要求我們的主管、經理們能夠在事前將盡可能存在或將要發生的東西都考慮到,清楚企業的資源、內外部環境,再行決定,安排工作的時候要明確給出具體的時間和要達到的程度要求,下屬執行的成功概率也就高很多,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
三、監督是“執行力"的守護神。執行的主體是“人",中國人的本性殘留了太多的懶惰、散漫的成分,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來,就不了了之。有鑒于此,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監督獎懲機制,如建立電話監督、路線拜訪、承諾制等,對執行過程中的細節進行監督與跟蹤,能有效的提高了員工執行力,監督是執行的守護神。
執行是“硬道理"!再精辟、精準的戰略,沒有強力團隊的具體執行落實,猶如一紙空文,花紅而果未必佳!建立高效的執行隊伍需要灌輸“服從"文化,提高管理層決策水準、落實監督機制方能治標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