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才能將推動戰略定位落實于行動,成為真正的企業主角?
在企業中,通常缺乏價值感、是無法自證價值的群體,或非HR莫屬。
HR們不是不想讓老板看到自己的“戰略貢獻”,但冗長的因果鏈條又讓他們對貢獻“說不清楚”。因為老板一旦要解決問題,比如要用人、要降低員工流失率、要激活內部創新,HR們往往不能巧施妙手,立竿見影。因此,一些外企索性將招聘、選拔、培訓、崗位評估等人力資源模塊外包,結果發現不僅節約費用,效率還更高。而許多老板之所以愿意把人力資源部留在公司內,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方便自己對于企業的控制而已。
探究其中深層次原因,大多數HR宣稱的成為“戰略合作者”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本身仍然是在充當“后勤角色”。那么,HR如何才能將推動戰略定位落實于行動,成為真正的企業主角?
組織能力,新競爭下的軟優勢
在當前企業競爭格局中,傳統的“硬件”競爭優勢(如資金壁壘、先天優勢等)越來越不明顯,越發不能持續。相反,競爭的新玩法要求企業擁有強大的“軟件”競爭優勢——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種虛擬的概念,描述了企業在競爭中的某些專長,決定了企業在外部市場的“可能性”,比如,快速學習知識的能力、快速與外部合作者建立聯系的能力。
先從業務戰略上看,市場需求日益多元化、非穩定化,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快速閱讀市場需求,并且根據這些需求來調整自己,需要學得更快,變得更快,這顯然需要依賴于企業更深層次的組織能力。
再從公司戰略上看,由于眾多企業已經開始收縮活動邊界,分別承擔價值鏈不同環節的任務,“結網”形成“企業網絡”進行協作,“歸核化”成為趨勢。這要求企業在價值鏈的某一環節上具有足夠的技術厚度,支撐企業進入強大的網絡,并獲得議價優勢,甚至領銜控制強大的網絡。而技術厚度即是企業在組織能力上具有的比較優勢。
顯然,企業的這些專長來自于組織內的某些管理基礎,或可將其稱做“企業DNA”。將組織能力由表及里可分解為組織知識、組織規則和組織價值觀,那么,這三大管理基礎應該如何打造,由誰來打造?
HR首當其沖。因為組織知識、組織規則和組織價值觀這些組織能力的“子維度”都是由“人”來形成的,而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更能夠形成這些“企業DNA”。所以,在新競爭的環境中,人力資源管理者更應該是“組織能力的構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