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知識經濟的騰飛,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怎樣獲得優秀的人才?除了通過人才市場、獵頭公司、網絡媒體等各種渠道尋找高素質的人才外,應更多的是立足企業現有人力資源,以教育培訓的方式達到提高員工素質要求的目的,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能”。現代商業競爭實際上是員工能力與素質的競爭,誰擁有高素質的員工誰將獲得競爭優勢。企業的技術、專利等可以購買或復制,但惟獨員工能力難以購買和復制。
建立培訓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四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1、培訓理念是首要問題。企業應以以培養“實用型”、“專業型”人才為宗旨;解決市場和管理中的問題,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依據崗位需求,提高員工職業競爭力;為企業的明天培養人才。
2、企業一把手要重視培訓并身體力行參與其中。除了審批計劃外,企業領導人主要應統領培訓方向,組織制定培訓方針和發展規劃,并身體力行授課,比如企業文化課程。
3、將培訓納入績效考核。對于企業來說,培訓是與教育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教育是要使個人學習系統的基礎知識,而企業搞培訓不是為了要員工多學點知識,而要幫助其改善業績行為,并進而達到績效的提升。
4、把培訓與激勵機制結合。一個基層員工或經理參加培訓,發生了很大轉變,當然這種轉變是有各種表現形式的,那么,公司就可能安排一些獎勵,比如,會給予一個出國培訓考察的名額,或者通過這次培訓,經理達到了公司設定某一項績效的改變,公司會給經理一定的獎勵,可能是現金,也可能是其他形式,如果沒達到的,就象征性地罰款,作為一種懲罰。建立這樣一種激勵機制,有助于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