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是人工成本的增加,我記得在中國改革開發的時候,我們吸引外資鼓勵創業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中國有廉價的勞動力,中國有廣闊的市場。”之初在中國確實有廉價的勞動力,但是現在中國已經不是當初,中國現在的人工成本已經高于周邊的國家,再加上我們的生產效率低,導致的人工成本又增加了很多。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還是制造業,但是中國的新生勞動力80后、90后,卻是一幫不愿意從事制造業的少爺軍團。中國勞工的需求出現大量的缺口,在加上中國物價的增長促使中國勞工的薪資在不斷的提高,中國現在已經不是廉價勞動力的提供地區了,這說明我們中國發展了、富裕了。廉價勞動力已經成為歷史,將來只能是越來越高,沒人可以阻擋歷史,何況政府也在出臺一切政策從而提升勞工的薪資,現在還有誰能夠從中國的新聞中聽到“廉價勞動力”這五個字呢?我想是很難看到和聽到了,最重要的是政府也希望看到這樣的景象,而且就算我們逆歷史的發展降低了勞工薪資,也不可能低過我們國家周邊發展起來的發展中國家,比如:越南、泰國、朝鮮、印度等國家。何況人工成本是和效率掛鉤的,當企業的效率很高的時候就可以平攤掉人工成本,導致單個產品的人工成本還是較低的。我們中國的生產管理基本處于初級階段,我們的生產效率極低已經是一個眾人皆知的事情了。比如我們中國的生產制造企業的編制里都會有:技術部或者工藝部等技術相關部門,而像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美國、歐洲等國家,他們同時還有一個部門叫:制造工程部或者工業工程部,這個部門的核心價值就是在少量投入或者不投入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更有意思的是在國外還有這個專業叫工業工程專業,據說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我們中國的生產效率真的是不高啊!
中國人不差錢,我們都知道現在,在中國千萬富翁已經是多如牛毛,購買一塊土地,建造一座廠房,購買一些設備,招聘一些員工對于今日之中國來說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過去想做到這些確實很難,需要艱辛努力和一系列的關系網,現在還需要嗎?社會在變,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當年的成果值得大家學習,可是明天到底屬于誰對于今日的中國來說都是平等的。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曾經講過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沃爾瑪一夜之間被一場大火燒掉了,只要我們的員工在,只要我們的管理文件在三年后我就可以造一個同樣規模的沃爾瑪。我相信,一流的設備廠房和員工都可以用錢買到,但是文化、管理是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