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中國》終于開播。
節目并沒有預期中好看,和2006年的《贏在中國》相比,少了些初出茅廬創業團隊的激情,多了些商界大佬CEO們的自信,亦或是……自負?
不想談節目本身了,談點感受,權作觀后隨筆吧。
首先,各個精英組成的團隊并不是最佳的團隊
無論藍天隊還是碧水隊,成員都是已經成名的商界成功者,譬如袁岳、李靜、李想、夏華、汪小菲等,每個成功者曾經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每個人都的背后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于是,對這場真人秀的實施就毫無懸念地變成每個人都主張,而誰也不服誰,行程中各行其是,關鍵時刻,焦慮代替風度,指手畫腳代替授權,相互指責代替包容……
啟示:
——團隊一定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決策者、執行者、凝聚著、創新者、行動者等,而隊長在關鍵時候,除了決策還有就是承擔責任,而不是失敗后尋找借口。
其次,“向內看”需要勇氣,更需要胸懷
誰都不喜歡失敗,尤其是在公眾注視下失敗,尤其是失敗者都曾經是成功者。但游戲都有規則,既然汪小菲有一票決定權,那么愿賭服輸。即使有不服氣,隊長也應該帶領大家撫平情緒,冷靜反思。譬如,碧水隊在先勝場地的前提下,卻失誤地預判,先期進貨僅僅400箱,導致十分鐘便售完,而一次性補貨5600箱造成分箱配貨和貨運跟不上;現場把控失利,導致隊員各行其是,混亂不堪;提前預案準備不足,導致結果產生時相互抱怨和指責等。
隊長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領導者就必須要有比常人更高的領導力和包容力。結果一宣布,如果確有不服的證據,就通過正常程序申訴,如果沒有,就應該按照流程帶領團隊進入反思密室,一起尋找差距,反思問題,以便于下一場更好的表現。而不是當場就針對獲勝隊失態地、撕破臉皮地指責和抨擊!甚至口部遮攔地說對方“無恥”等等。
無論如何,失敗的團隊沒有個人的英雄,隊長首先應該承擔責任,對結果負責,這樣才能引領大家向內看,自我反思。而不是一進入反思密室,就一窩蜂地攻擊汪小菲沒有水平、沒有眼光、評判失誤等。以至于汪小菲在集中炮轟下自尊心轟然倒塌,憤然拍案而去……
啟示:
——商場如戰場,勝負彈指間。輸了一次比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場失敗中不能同時又失去了自我。找到失利的原因和差距,才是最應該馬上面對的,與個人情緒無關。
最后,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幾乎每個CEO都有脾氣。也是,有能力的人都有個性,有個性的人多少都有點脾氣,尤其是CEO當久了,脾氣見長也不奇怪。但是在這個團隊中,需要迅速轉換角色,調整心態。如果每個人都任性地發脾氣,居高臨下地發泄,壞情緒就會被傳染和放大。
節目里的壞脾氣自然最多的是來自于失敗的受挫感,但隱含其間的還有已經是大佬后的尊嚴、面子、骨子里對汪小菲骨子的不服氣(富二代嘛,不如這些大佬們真槍實干地走出來的),對隊友的不屑、對競爭者的攻擊
于是,在節目里我們看到了焦慮、指責、蔑視、哭泣、甚至有人摔案而去、有人撂挑子不干……
為什么帶領自己企業團隊的時候,說得好、做得好的團隊精神,在這個競技的節目里就消失殆盡了?為什么曾經優雅、曾經笑容可掬的老板、主持人瞬間就換了個人?
啟示:
——高強度的壓力下,每個人都有失控的時候,但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修煉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管理好事情,先處理好心情再處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