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閃腰、補點鈣,骨頭疼、補點鈣,睡不好、補點鈣……在商家的宣傳下,不少人把鈣當成了“萬靈丹”。然而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志8月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提醒我們,血液中的鈣離子水平太高,可能增加罹患肝硬化的風險。此外,過量補鈣還存在其它問題。那么,我們應如何補鈣呢?下面讓我們就此問題請教營養師。
1.是否缺鈣應如何判斷?
2.鈣補充過量有何風險?
3.我們應如何正確補鈣?
A1: 一看癥狀:嬰兒期缺鈣可能出現多汗、夜驚、煩躁、枕禿、生長發育遲緩,甚至會出現骨骼發育異常:O型腿和雞胸;青少年缺鈣出現體格發育較慢,低于等年齡段的同學;絕經期女性缺鈣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駝背、骨折等情況;老年人缺鈣易出現骨質疏松、骨質軟化、骨質增生。
二看膳食:回顧自己是否經常使用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及奶制品、豆制品等
三看指標:測定血鈣濃度;測定骨密度(BMD)
A2: 1、補鈣過量,增加骨質疏松風險。2、補鈣過量,增加結石病風險。3、補鈣過量,增加心臟損傷風險。4、補鈣過量,影響礦物質鐵鋅等的吸收。
A3: 建議1、鈣補充劑不能亂補,對于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時期的人群,鈣需求量大,而正常膳食又無法滿足需求的人群,如對牛奶過敏等,可以適當補鈣。2、找尋富含鈣以及消化吸收利用高的食品:奶和奶制品;豆類及其制品。
3、骨頭湯不是補鈣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