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臨,小龍蝦又成了許多大排檔里最熱門的佳肴。但是最近網上卻盛傳小龍蝦是二戰時日本軍隊為了處理尸體而引進中國的,并且含有大量重金屬。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小龍蝦真的曾用來幫日軍處理尸體?體內含有各種重金屬?就相關問題我們來請教營養師鄭育龍先生。
1、 小龍蝦真的曾用來幫日軍處理尸體?其體內各種重金屬超標?
2、 有傳言稱市面上所有的小龍蝦全部由閑散農戶在本地河溝里收集,往往越是污染嚴重的河道小龍蝦越多。餐館小龍蝦多來自河溝?
3、 食用小龍蝦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A1:這是傳言。小龍蝦確實是日本帶到中國來的,約在1929年,也是作為飼料、食物的,最早登陸的地點在南京附近。但這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南京及周邊地區并非日占區,不存在處理尸體。
小龍蝦所生長的水環境中即使有重金屬,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一般也是集中在頭部,但也不會積聚太多的重金屬,建議不吃蝦頭即可。而且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排除體外。一般只要是合法養殖的小龍蝦,它體內重金屬未必一定超標。
A2:這是誤傳。小龍蝦有生長在稻田里、鄉村水溝里的,另外,小龍蝦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強,養殖成本并不高,目前餐館里供應的小龍蝦絕大多數都是人工養殖的,小龍蝦可以在清水里生長,它跟鯽魚、甲魚、泥鰍的生活特性比較相似,干凈環境和污泥環境都能生存
A3:建議食用小龍蝦前,烹飪在蒸煮溫度保持在100℃以上,時間不少于10分鐘,方能確保小龍蝦體內的寄生蟲肺吸蟲囊蚴殺滅。此外,小龍蝦的蝦頭易潛伏細菌、寄生蟲,所以一般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