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矩陣平衡記分卡R-BSC
--中國人自己的績效管理理論體系!
責任矩陣平衡計分卡(R-BSC)的奧秘
--責任矩陣平衡記分卡績效模式構建與實踐運用
課程背景簡介:
企業績效管理是管理的根本。績效管理是個永恒的話題,各種績效管理思想、工具方法、模式讓企業老板、HR主管應接不暇。
第一代績效管理思想(績效1.0)提出了關鍵業績指標KPI概念,開辟了績效管理新篇章, KPI經歷了成本業績評價、財務業績評價和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的單維度考核的發展歷程。
平衡記分卡BSC吸收了KPI思想后,提出了四個績效管理維度。顛覆了傳統企業考核單一性財務指標的不足現狀,開辟了以第二代(績效2.0)績效多維管理思想的先河。由于BSC從企業的角度設計橫向的職能化(財務、客戶、內部流程與學習與成長)指標,企業若要實現BSC的運用,對企業和管理者均需要高度統一的戰略和較高的管理與協調水平。根據調查與報道,BSC在中國推廣運用并不理想,除了上述BSC操作難度的原因外,中國企業普遍客觀存在職責分工不夠清晰、部門壁壘嚴重、學習與成長抽象化難以考核等管理問題,阻礙了BSC在中國發展的障礙。不可否認,這也是BSC拓寬未來發展空間的制約瓶頸。如何針對中國企業特色管理?以及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績效管理工具是本次公開課培訓的使命,也是重點研究對象。
那么,什么才是最適合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
庫恩咨詢認為,任何績效管理必須真正洞察企業內部各成員的責任內在價值貢獻,這樣才是最有價值的績效管理體系。
為了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特色與問題現狀,庫恩咨詢根據多年民營企業管理咨詢實踐,研究發現績效管理最終要落實到每個成員的責任上,但傳統責任概念籠統,卻無法承載績效工具和體系化問題。
如今,由《責任動力(4R4P)管理學》理論創始人方志良老師研究的責任矩陣(RM)原理, 厘清責任內在屬性和分類關系,并提出崗位責任矩陣平衡記分卡(R-BSC)四個績效維度:
1,人與制度規則的行為績效
2,人與目標激勵的結果績效
3,人與合作協同的過程績效
4,人與企業發展的理念績效
RM-BSC與BSC是兩個完全不同績效管理體系。R-BSC幫助企業實現責任管理縱向關聯,保持各層級的責任管理相互依存、彼此制約的無縫鏈接。滿足企業與成員責任的價值一體化、考核概念分類化的戰略互動、管理關聯和績效考評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