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下什么叫“一門”,“一門”的意思就是這一本經含攝了圣賢教誨的綱領,這叫一門。而你這一門因為掌握綱領了,你只要深入之后,一經通一切經就通,因為整個綱領抓住了。所以你一定要選擇的是掌握整個圣賢教誨綱領的一本經,而《弟子規》就是依據孔老夫子的一句話編成的,這一句話在《論語.學而第一》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開示,叫做“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一句話涵蓋了所有教育的綱領,都抓出來。而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非常有智慧,他就依據孔老夫子這一段話編成了《弟子規》這本書。這個“弟子”不單是孩子要學,更重要的是圣賢人的學生都是弟子,圣賢人的學生都應該掌握這個綱領,把它真正做到。所以這個“一門”,我們第一本最重要的經典就是《弟子規》。
再來,“深入”,怎么深入?我在很多的演講當中都會開一帖藥,保證三個月之后,您一定會覺得你的道德修養有提升,諸位同修要不要吃?好像我今天的生意不大好,諸位同修要不要服用看看?我這一帖藥不是西藥,西藥只能治癥狀,后面還有副作用,我開的是中藥,保證可以治本,不是只有治標。這一帖藥要早晚服用一次,你假如沒有早晚服用,藥效會減退很多。早晚把《弟子規》念一遍,早上念的時候要記住,今天要把每一條做到,所以早上提醒自己一次。晚上回家再念一遍,念的時候要反省今天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遵照《弟子規》的教誨做,有做到就鼓勵一下自己,沒有做到就趕快懺悔,修正過來。我們在海口很多的朋友,一開始我問他們能不能做到,他們都信誓旦旦說可以,我就告訴他,“凡出言,信為先”,答應了要做到,但是后面堅持的寥寥無幾。
有一位同修真正堅持了,她堅持三個月之后,感觸非常深,她說她遇到境界的時候,脾氣還沒出來,“言語忍,忿自泯”的經文就跑進來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所以她說很受用。自己慌張起來了,突然就“事勿忙,忙多錯”,時時刻刻都能提醒自己。三個月之后,她走向前來,這位同修也非常難得,我說:你來聽課都聽三個多月了,怎么從來沒有跟我聊過話?她說:蔡老師,你太辛苦了,我不敢打擾你。所以看這位同修的存心非常善良。那她為什么走向前來跟我開始溝通?她說她要回故鄉教書,她不是第一線老師,她是在海南航空站上班,但是這么好的圣賢教誨,她希望她故鄉這一些失學的孩子能夠多熏習,所以她就開始回去教書。諸位同修,當你發了這個愿心,“人有善愿,天必從之”,所以很多的助力就往她的身上都匯集過來。她教到現在也已經教了半年左右,教得非常歡喜。
她的父親打一通電話給她,他說“女兒,父親很高興你找到人生的價值,你的所作所為,父親很引以為豪,感到驕傲”。她在講這一段話給我們聽的時候,她自己的眼淚止不住就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