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公司總經理提出高效的管理理念,但是其下分管多個模塊的副總的管理習慣是大小情事都抓,且決策隨意性較大,中層管理者只能事事請示,基層人員要么等待指令要么處在手忙腳亂的救火狀態,面對這種氛圍,該如何糾正?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關于這個問題,我關心的是,它是企業內部存在的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如果是個別現象,當然屬于個人的管理風格和管理能力與技巧范疇。而如果是普遍現象,我們則需要運用企業文化管理的原理,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就是從正確理念的真正確立開始,改變和統一團隊成員的思想觀念,并以此為導向,推動標準、流程等制度層面的優化完善,從而在行為上加以改進落實,達到運營效率和業績提升的目的。 企業文化管理的原理具體落實到“高效管理”這一問題上,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推進步驟: 一、根據總經理提出的“高效”管理理念,弄清楚其真正的出發點和關注點是什么?其具體的針對性是什么? 很顯然,我們必須明白,總經理提出的觀點,不等于理念的真正確立。 二、結合總經理的思路,展開調研、討論,清晰企業內部具體存在哪些低效現象?分析這些現象的危害是什么?具體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企業文化管理的重要原則就是系統思考,我們決不能就事論事、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三、清晰界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高效”內涵,以及不同類型事務“高效與否”的評價標準,并在企業內部進行深入地宣傳、溝通,求得廣泛共識。 關于“高效”,通常有一個誤區,就是將高效等同于快速。無疑,這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種謬誤。快速不等于高效,沒有質量的快速是毀滅性的,是偽高效。高效意味著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建立在這二者基礎上的的高速度,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 。 四、將正確的、符合企業實際的”高效“理念落實在制度層面,重點是針對不同類型的事務,組織開展授權機制和決策流程的梳理與改進。 這是一項來不得半點模糊的科學工作,需要跨部門、跨層級的參與,建立在整體利益共識基礎上的碰撞交流,是此項工作成功的前提。 五、在新機制新流程的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各種新問題及時加以解決和總結,同時,針對暴露出的各類問題,組織各級管理者開展相應的培訓,以提升其管理理論知識和管理技能。 只有這樣,才能增進上下級之間的管理誤會和抱怨心理,切實提升管理效率,避免將”高效管理“變成美麗的口號! |
問題二:請問企業如果要建設企業文化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需要設置哪些模塊的內容?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企業文化管理體系包含四大模塊:企業文化管理組織體系、企業文化培訓體系、企業文化傳播體系、企業文化監控體系。其中企業文化監控體系可通過《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加以規范。 企業文化培訓體系包括:企業文化課程體系的設計與課程開發、企業文化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企業文化講師隊伍的組建與培養等。 企業文化課程包括:針對不同層面員工的常規課程和針對特定內容的臨時課程。 企業文化傳播體系包括:媒體傳播、活動傳播、儀式傳播、人物傳播、器物傳播等內容。 企業文化監控體系包括:企業文化審核、審計和考核等內容。 |
問題三:我們集團慶祝成立30年,請教各位有什么好方案。出書等一般常規的都有了。就是想要一些別出心裁的點子。 |
新優勢CCO俱樂部主席孫健耀博士: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換一個角度,思路就會很開闊。有一句成語叫“錦上添花”,內容是錦,形式是花。因此,對于企業文化活動而言,點子在其次,重要的是主題。周年慶典屬企業儀式范疇,是企業文化傳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有很多企業舉辦周年慶典,但是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絞盡腦汁在形式上下功夫,而忽略了實質。結果呢,這些慶祝勞民傷財,對上對下,都吃力不討好。周年慶典的實質是什么?其實很簡單,四個字:繼往開來!“慶祝”建立在回顧的基礎上,是對過去的一種紀念。顯然,對于企業而言,無論多么輝煌,過去只是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重要的是 “未來”,這是企業最關注的最大的現實! 因此,慶祝和紀念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是企業用以對外公關、推廣形象和對內激勵、凝聚人心的一個絕佳的契機和由頭。在此期間,企業需要,或者說應該,借以傳達兩項重要內容: 一是總結經驗和教訓,堅定信念,塑造和弘揚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 二是規劃戰略、展望前景;用明確的使命和愿景、用價值觀和精神,激勵全體員工以更飽滿的熱情開始新的歷程! 由此可見,周年慶典活動首先需要策劃鮮明的主題。 當然,這一主題必須切實符合企業現階段和戰略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像有些企業那樣,弄出一句工整押韻的口號,那么簡單。有了這樣的主題,“慶祝”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謂“綱舉目張”!只有這樣,“別出心裁的點子” 就能夠有的放矢,并放射異彩了。此其一。 其二,既然是慶祝活動,就不應局限在一個時點上,很多企業習慣于一次活動、一本冊子、一部片子。這是遠遠不夠的,慶祝活動可以是環環相扣、高潮迭起、漸入佳境的系列活動。當然也可以通過最后一次的集中引爆,進而形成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延續效應。因此,我們應該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系統策劃。 最后,我再來談談所謂的“別出心裁”。別出心裁不是異想天開,一定要研究活動對象,也就是營銷上常說的“目標消費群”,他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是什么?即慶祝活動的參與者和宣傳對象,他們的關注點是什么?他們的興奮點在哪里?以此,來提高各方的參與熱情以及活動的影響力! 一般而言,這些對象分為這么幾類,如:政府有關部門與領導,各類新聞媒體,上下游客戶,企業員工,大大小小的投資者、股東,社會公眾。顯然,這些人的口味差異都很大。例如:政府官員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慶典活動的邀請,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這這個活動與宏觀導向是否契合、是否有示范效應?主流媒體大致也如此,他們關注有沒有獨特的新聞點,對于員工而言,我們就更需要進行群體性研究了,不過最好的創意,應該是從群眾中來才對。不同企業。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人,對慶祝活動的開展形式,有不同的偏好,切不可閉門造車,具體的點子,就請大家都來幫助提一提吧! 新優勢CCO企業文化在線群:七四七二八七七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