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總裁卓越行銷力導師暨中國廣告傳媒培訓,品牌競合力暨切割領導力藝術創始人兼總教練,打造中國實戰狼性廣告銷冠特種兵總教練彭小東導師指出:明星直播帶貨有點類似于耍猴經濟,圍觀看熱鬧吃瓜者眾多,等敲鑼收錢的時候一哄而散,大家就是來免費看戲的,真正穩賺不賠的是靠拉客賣流量賺錢的人,一定要記住:做營銷做品牌需要真正耐住寂寞更需要真正的匠心,不是找速效救心丸更不是偉哥,也絕對不是玩波段操作,起碼要有堅持一年以上的心理準備“短期爆量”、“一夜暴富”,本質上跟生養孩子時聽信“一月懷胎就能生”、“出生3天就會打醬油”、“滿月就能賺錢孝敬父母”等等沒什么本質區別。凡事只求速成,結果就是速敗,你一定要相信幼稚的謊言只能欺騙貪婪而又懶惰的投機主義者。
一、明星=詐騙
明星直播帶貨就是詐騙,直播帶貨個個都在放衛星,人人都在吹牛皮,直播帶貨不破億,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明星直播帶貨就是詐騙?
“我們和小沈陽合作了一場直播,賣一款白酒。當晚下單20多單,第二天一看退貨16單。”
“我們(茶具)客單價是200多,葉一茜賣出去的總金額不到2000元,而當時直播間顯示的在線觀看人數近90萬;
“我們(給吳曉波)付了60萬元坑位費,但是實際成交5萬元都不到,真是令人大跌眼鏡,當時我預估能賣50萬,樂觀說能到150萬,按照100萬備的貨,還好我只進倉了一半。” ……
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8日,北京某企業負責人耿新華(化名)郁悶地說:“我們和小沈陽合作了一場直播,賣一款白酒。當晚下單20多單,第二天一看退貨16單。”沒想到帶貨效果這么差,好在對方退回了1.5萬元坑位費。小沈陽目前在新浪微博上粉絲數為1743萬,抖音粉絲數為1915.2萬。粉絲不再為明星帶貨買單了?答案是肯定的。
直播翻車令商家虧損的明星不在少數,所謂的流量與粉絲注水嚴重。上海某品牌負責人林昊(化名)直言,品牌看中的正是明星的影響力,但是如果摻水嚴重的話,就是直接的欺騙。此前,林昊公司的一款爆款茶具,邀請藝人葉一茜在淘寶直播中進行推廣。一場直播下來,賣出的商品只有寥寥數單。“我們客單價是200多,葉一茜賣出去的總金額不到2000元。”林昊對此感到十分氣憤,當時直播間顯示的在線觀看人數近90萬。遭遇這一尷尬的結果后,他與葉一茜所屬的MCN機構快樂訊廣告傳播有限公司多次協商無果。
對方表示從始至終就沒有承諾過銷售金額。在林昊多次投訴后,該公司最終同意退回一萬元坑位費。
參與了吳曉波直播首秀的某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贊助秒殺產品和其他一些大品牌的坑位費在30萬元,但是統一對外口徑報價是60萬元。“我們付了60萬元坑位費,但是實際成交5萬元都不到。真是令人大跌眼鏡,當時我預估能賣50萬,樂觀地說能到150萬,按照100萬備的貨,還好我只進倉了一半。”他安慰自己,就當是品牌形象露出和強化,坑位費當作是品牌廣告費。在直播的風口上,泥沙俱下。而在巨浪滔天的泡沫過后,似乎各方都有一肚子苦水。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即使明星的流量再強,也難以號召他們買單。而另一些流量明星,即使有粉絲“撐腰”,也難以形成可持續性的消費。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抑或是準備來割韭菜的明星,都需要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價值。
“這都太正常了好嗎”,看到網傳截圖時,某MCN服務機構負責人李可不以為意,“(如果傳言屬實)他好歹還賣了12罐”。不止一位直播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媒,明星、紅人零帶貨,已經是行業中的“正常”事件。2020年,直播帶貨成為爆炸性風口。天貓、京東618大促期間累計下單金額已分別高達6982億元、2692億元,共同創下新紀錄。1.8億、1.56億、1.48億,除了頭部主播李佳琦、薇婭,羅永浩、汪涵、劉濤等人帶來上億級帶貨首秀,也屢屢掀起數據的狂歡。殺入公眾眼簾的戰報里,累計觀看數、在線人數、銷售額,一切關于數字的記錄,你總需要憋口氣,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零。然而在現實的直播帶貨江湖里,部分真實帶貨數字甚至只剩下了零。
二、帶貨=衛星
2020,直播帶貨成了最火的風口,每個人都想成為那個被吹上天的豬。不說李佳琦、薇婭這些專業主播,一些跨界的直播帶貨也能讓人驚掉下巴:羅永浩首日直播1.3億,劉濤直播首秀3小時帶貨1.48億,更夸張的是董明珠直播銷售破65億,一晚直播超過格力年銷售的三分之一。
如果說這些都是名人也就罷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網紅也來湊熱鬧:號稱是辛巴徒弟,辛巴是應該是個網紅吧。一個叫蛋蛋的徒弟一次直播帶貨4.1億,還有一個叫大漂亮的徒弟一次直播帶貨5.2億……果然,野生的更生猛,一代后浪推前浪。
這讓人心生疑慮,疫情以來各網上各種悲情的故事,敢情都是假的,用戶哪里沒有錢,用戶今年的錢明明比哪一年都多啊,看個數據:由WeMedia、鳳凰娛樂聯合發布的直播電商主播GMV月榜top100數據,2020年5月份三大直播平臺TOP100主播帶貨數據:快手:100億,淘寶:67.5億,抖音:15億。一個月前一百名直播就有近200億,估算下來三個平臺一個月總的成交量估計要到400億。按照這個勢頭,一年下來就要5000億,中美一年的順差也就2萬億人民幣的樣子,還搞得貿易摩擦,這一下給干掉一個季度,內需消費指日可待啊,還擺什么地攤啊。明眼人自然一眼就看出這里面的門道,前淘寶直播負責人趙圓圓在微博發聲“個個都在放衛星,牛逼吹到月球了……可他們還要點臉吧”。
三、刷量=造假
10000粉絲200塊,只要你學會方法,你也可以一晚帶貨過億。先說流量數據:最早互聯網上刷單需求是從電商行業開始興起的,商家通過制造虛假訂單、購買好評來提高商品在平臺上展示的排序。類似的技術在社交平臺上,衍生出網絡水軍、僵尸粉、控評等等形態。之后羊毛黨興起,薅盡各類互聯網應用。這兩年進入風口的直播形成了新的流量入口,同樣滋生了大量購買流量的需求。
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00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還有專門組織真人粉絲進行直播刷數據的商家,粉絲進去直播間觀看1分鐘,就能拿到5毛錢的酬勞……刷的數據便宜的是假數據,當然也有模擬的真數據,就是公眾號平臺刷量一樣的群控平臺。一個人控制幾千臺手機,24小時不間斷的刷量、點贊,這已經是非常成熟的黑產,每年不知道坑了多少商家。
然后是銷售數據,你說流量買起來很便宜,但是虛假的流量帶不了銷售,商家又不是傻子,你說1000萬粉絲結果一單也沒有成交,這生意還做的成嗎?當然不是刷流量這么簡單,刷流量只是小打小鬧,直播帶貨的核心競爭力是把銷售一起刷了。這里就要引入一個概念,MCN,MCN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對接內容生產和廣告投放的超級媒介,它可以自己孵化主播,也可以扶持和收編其他主播,然后由他統一包裝和對接商家。MCN一手控制著大量主播,一手對接眾多商家,兩頭吃兩頭都能形成議價能力,成為這個造假產業鏈最核心的環節。
看一個MCN的報價單:解釋一下,MCN的收費標準=總費用+抽傭20%,考核的標準是ROI。ROI就是投入產出比,是指收入減去成本,再除以投資額度得出的一個值。簡單來說當ROI大于1,就是賺的;等于1不虧不賺;小于1,是虧的。來算一筆賬,這個MCN的服務費用是100萬,投入產出比要求是1,也就是說,至少要賣到100萬才可以拿到服務費和傭金。也就是說,100萬的銷售額+20萬抽傭=120萬。我們來看下其中的套路:一般來說,商家是要先行墊付的,然后MCN拿到這筆錢去買銷售,比如說全買100萬銷售,那么它能賺20萬的抽傭,這就完了嗎,當然沒有,被刷量平臺買的商品30%-50%遭到了退款,然后剩下的商品就流向咸魚或者拼多多當成存貨處理了。這筆帳算下來,即使是刷量MCN機構也是不虧的,商家也愿意做,為什么呢?因為商家看到有真實的銷售數據,就認為這個流量是真實的,覺得怎么也是打廣告,還能等以后的復購,其實是被MCN和刷量平臺給坑慘了。
當然,MCN不只是坑商家,也會和商家及主播進行“三國殺”。商家覺得效果不好不付錢坑MCN,MCN辛苦扶持的主播紅了之后直接被別的平臺挖走,主播花錢培訓被黑MCN騙,商家把假貨、殘次品給主播去帶貨……一條利益鏈上,商家、MCN與主播、平臺之間的一場漫長博弈,沒有人能保證不被坑。
四、資本=入局
5月11日,夢潔找薇婭合作,一共賣了1200萬,結算給薇婭將近一半的勞務費,也就是600萬左右。股票市值漲了2.5倍,然后高位成交16億,其中董事長前妻趁機減持1億。這個案例里,網紅薇婭掙了600萬,董事長前妻掙了6000萬,直播購物的網民其實也不虧,因為買家紡的價格比網上零售的還是要便宜一些。只是高位買入的接盤俠虧了3億。復盤整個過程,尤其是在夢潔股份與薇婭簽約前一個交易日– 5月8日,夢潔股票的成交量比平時大7倍,大約有7000多萬資金提前參與布局。這顯然不是為了賣貨,而是一場計劃好的資本收割中小散戶的套利游戲。
除了夢潔這種蹭直播熱度割韭菜的,還有更多上市公司和游資看中了直播這個題材,不但通過蹭熱點玩套利游戲,干脆把MCN也打包上市。MCN一旦上市,面對業績壓力和不疼不癢的監管,造起假來就更肆無忌憚了。恐怕最后還是一地雞毛,受傷的還是接盤韭菜。
五、品牌=流量
品牌才是企業持續的免費流量,有了品牌才會有更好的轉化。沒有品牌只靠帶貨,猶如殺雞取卵,當然,品牌不僅僅是宣傳出來的,而是從你的心里面,從你的行為方式中流出來的。現在很多人談到品牌,都會有幾個誤區——品牌需要花很多錢;品牌是一種認知,而認知可以用宣傳達成;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升級難。
為什么說品牌才是持續的免費流量:隨著流量紅利消失,流量爭奪戰火早已燒到了線下,“搶占線下”已經成為品牌們的新口號。“戶外廣告作為其中重要又特殊的廣告形式受到互聯網公司、品牌、媒體等各方關注。舉例來說,直播促銷有效的永遠只有少數頭部,僅僅依賴流量戰,你或許有短瞬的銷量,卻可能迎來長期的疲軟。而做品牌,越過拐點就會直線上升。品牌廣告就是空軍炸開消費者心智 ;流量型廣告就是陸軍他們之間應該是組合關系;平時30%-40%的品牌廣告投放可以使60%-70的%流量廣告提升3-4倍以上,拉流量搞促銷是一個短期行為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流量的本質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
六、戶外=場景
好的營銷或廣告溝通需要充分利用媒體特性、技術、數據和創意,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目的。隨著技術的進步,戶外細分場景的不斷挖掘,具有創新意識的新型戶外廣告不僅受到甲方喜愛,同時更能引起消費者共鳴,也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廣告宣傳內容。戶外廣告所存在的空間本身就是真實場景,能夠打造場景營銷。隨著人們生活場景的不斷衍生,戶外廣告場景隨之細分化,受眾能夠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觸達該媒體,使戶外廣告能夠捕捉更多消費者的注意力。
戶外媒體正在與一切相連接,戶外媒體的傳播環境、傳播路徑、傳播內容、傳播對象,乃至媒體價值評估的數據體量,無一不在變化之中。而戶外媒體中的佼佼者,因為乘移動互聯網之東風,構建起基于戶外場景的移動生活社區和移動生態圈,在場景入口之爭中已占得先機,這也是戶外廣告投放的價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