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應該讀讀《弟子規》
企業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群體。很多企業家常常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費用,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如此高昂的培訓費用,究竟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受用呢?
前些年,流行西方管理文化,很多企業家就花費高昂的費用學習西方企業的管理制度、商業模式、營銷方法,這兩年,國學熱開始流行,企業家又開始流行學國學,讀四書五經、孔孟老莊、參禪打坐。無論是西方的MBA培訓,還是今天流行的國學培訓,不可否認,對企業家的自我提升有著一定的作用。但是,能否起到根本的作用呢?實在講,很難有真實的受用。原因在哪里?沒有基礎。那么什么事基礎呢?基礎就在儒家的童蒙養正的教材《弟子規》、《三字經》里。
也許很多人會有疑問,一部小小的《弟子規》有那么大的功用嗎?《弟子規》雖然只有短短的1080個字,360句,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弟子規》里面蘊含的,是做人做事的大學問。
李嘉誠說:“我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一個商人。” 一個企業家,也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一個企業家。作為一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我們的做人的規矩。而《弟子規》講述的正是做人的規矩。這里的弟子不僅是指小孩,而是泛指我們每一個人。
正如一位大德所說:“《四庫全書》跟《弟子規》兩個放在天平上,它兩個重量是相等的。所以,《弟子規》我們可不要把它忽視了,說其大,可以說,能夠把儒家《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整個《四庫全書》都能夠涵蓋。
所以我們不要小看《弟子規》,它是孔孟思想的根,集古圣先賢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智慧的大成。
對于今天的企業家來說,《弟子規》不僅可以作為企業最好的員工培訓教材,更重要的,它也是企業家本人應該學習的自我修身教材。
《弟子規》中講到:“凡出言,信為先”,不就是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嗎?“凡取予,貴分曉,予宜多,取宜少”,不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給予嗎?李嘉誠常講: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來。這不正是《弟子規》的“予宜多,取宜少”的最好寫照嗎?
自古以來,中國古人告訴我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作為企業家,要經營好企業,首先也是要修身,修身從哪里修起呢?就是《弟子規》里講的“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修起。只有把身修好了,我們才能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家庭、影響到我們身邊的員工,才能進一步經營好企業。
對于企業家來說,修身的同時,還要時刻關注人才的培養,而《弟子規》也正是企業培養一流員工的優秀教材。學習《弟子規》,不僅能讓員工從中學會做人的道理,也能學會做事的方法,在提高個人素養的同時提高職業素能。這不僅對企業員工的自身成長非常有利,對企業長期發展、員工隊伍的穩定更是有效。
現在許多企業都存在諸如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強、員工責任心不夠、忠誠度不高、敬業態度不好、缺少積極正面的工作氛圍等現象,通過學習《弟子規》,可以樹立起員工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員工的虔敬之心,同情心和仁愛心,增強團隊的互助協作精神,增強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對工作更具責任心。提升對企業的歸屬感、忠誠度和對事業的使命感,從“他律”轉向“自律”,從而把服務大眾、服務社會作為人生價值的體現。
每一個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基業長青,而基業長青的根本秘訣,就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中,因此,要經驗好企業,《弟子規》不可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