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安排“支離破碎”,在假期日益臨近之際,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考慮著如何炮制拼假。近日網上流傳著三種“拼假攻略”:中秋請假3天休8天;國慶請假2天休11天;最強的是第三種方案,請假11天休24天。不過大多數人都認為,休息24天看起來很華麗,代價和操作難度卻極大。
從多個行業從業人員、HR方面的專家以及各類型的公司處了解到,隨著工作類型的不斷細化,以及考慮到企業管理的人性化和激勵機制,很多單位會接受員工的長假要求,但前提是,對于手頭上的工作要有人代替并做好交接。
也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透過微博表示,安排年休假期固然要考慮職工本人意愿,但不意味著勞動者可隨時決定休年假。這實際上賦予用人單位有統籌安排職工休年假的自主權。當然雙方可以協商,但如果協商不能達成一致,職工還是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安排。
休假調查Yes or No
國家法定的休假規定外企一般都會很好地執行。另外,歐洲企業也比較講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是,休假前要提前把工作協調好,請假只要直管領導批準就OK。
某傳播集團負責人也表示,采編人員平時都不需要坐班,工作安排會比較彈性。大家工作的常態是,一個月互相之間見不到,工作通過電話聯系溝通,出刊前一周采編人員都回來了,大家天天在辦公室熬夜趕稿。此次假期若正好趕上刊物的選題已經提前做出來,采編人員完全可以請假休24天,領導也會批準,每年都有很多人提出這樣的申請。
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很人性化,會針對每個員工不同的需求和工作安排而批準假期。若某個項目組已經連續沖鋒很長時間,領導一般會批長假讓員工放松一下緊張的情緒;而有些同事家里確實有困難,需要時間解決,單位也會批假。但一般IT企業很少會批這么長時間的假期,因為行業日新月異,對競爭速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當然,也有人表示,沒有人會去找領導請長假碰這個釘子。我們平時工作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臨時有事別人替個班還行,這么長的假期誰也沒有辦法把班排開。我曾經家里有事請過一個月的長假,當時組長就非常介意。我覺得對自己的職場前途也造成了影響,從別人那里反饋來的消息,似乎領導認為我工作責任心不強。
而那些早教和培訓機構業務最忙的時候就是節假日,這時候家長才有時間帶孩子來進行輔導。這時一般人手都不夠用,想請假門兒都沒有。對于銷售來說,這時候是沖刺業績的關鍵時期,就算單位同意,也沒有人會去請假。
當然,員工所從事的工種類型,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請假安排是否能被批準。那些生產作業周期長,分淡旺季的行業,若碰上淡季請假就很方便,例如能源行業、建筑行業、捕撈行業等。另外,律師、管理資訊類以項目制結算的行業,以及創意型工作,如媒體、藝術設計等行業,工作時間比較靈活,也有這種請假的便利。但是,服務性行業的特點就是人才密集,假期工作量更大,很難請假。
對于領導來說,當員工請假被拒后,如果不及時和員工說清楚原因,會造成一定的誤會,也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所以應把不能批假的理由實話實說,讓員工了解到自己在單位工作安排中的重要性,一般員工也都能理解。
請假時拿出完備的應對方案
找領導請假前,首先要做好兩手準備,首先要摸清領導青睞的職場類型,例如有些日韓企業就是提倡拼搏精神,喜歡員工加班,雖然很多員工加班也不一定出效率但是領導喜歡這種表面化儀式化的東西。對于這種領導,最好就不要有這種請長假的打算。另外,請假前一定要做好自己工作的協調和應對安排,這樣和領導談的時候,你有完備的工作應對方案,讓他覺得你對工作是有責任心的并不是撒手不管。
放假回來后,有些人喜歡在單位的公眾場合秀自己的度假照片,但是,這種方式在職場中比較忌諱,因為每個員工的家庭經濟背景不一樣,你的這種方式有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要盡量避免。
另外,在請假前,員工要實施提前告知原則,不能臨到假期了才和領導溝通,不方便領導工作的安排。另外,和領導溝通時也要拿出相應的工作解決方案。領導批假了,在休假期間也不要真的全部處于休假狀態,隔三差五上一上郵箱,查查是否有工作方面的郵件。現在,通訊工具發達,單位開視頻或電話會議,在休假期間也可以抽空參加。休假結束后,在度假地帶些禮物送給同事和領導,感謝他們在你休假期間替你做的工作,這種職場禮節和分寸在工作中也很重要。
請長假是否能獲批,與企業自身的類型以及公司對假期的重視程度有關。休假本身并不是問題,也合乎國家法律規定,關鍵是休假背后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會降低員工在職場上的綜合素質評價,讓領導對員工的敬業度、忠誠度的看法打折,以至于影響員工的未來晉升。
領導也要講究管理的藝術,要了解員工當下最關注的是職業發展還是當前問題的解決。如果拒絕了員工的休假請求,可以允許員工在忙完這段時間后調休,或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