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收益】
掌握培訓課程開發的實用技巧,
至少了解四種以上的培訓模式、及運用方式
學習微格教育的方法、應用和使用技巧
掌握授課時的基本技能:設置提問環節并正確進行提問;善于傾聽并正確回答學員的提問;開場白運用,課程的收尾方式等;語言的運用;吸引學員的注意力;
掌握授課時的一些關鍵技巧:巧用幽默感;清晰地講解;保持學員的注意力;完美的表達能力;控制教學節奏;緩解緊張氣氛;控制授課時間;課堂上應急事件處理
通過實戰模擬,對自己以往做過的培訓課程的教學方式在技術實踐上能夠進一步提升。
【課程對象】企業核心內部培訓師
【授課方式】
雙向式培訓,尤其注重學員的參與及練習。授課方式包括內容講解、現場演練、錄像反饋、學員點評等
【培訓特點】
理論課程與實戰活動穿插結合,分上下兩個半場授課方式以開門見山的形式先選擇其中部分授課方法進行講解,然后由學員當場運用已傳授的培訓方法進行實戰演練,講師當場進行點評、糾正,在點評過程中,同時向學員傳授更多的培訓技巧,使學員能夠馬上在實戰中提升自己的培訓技能;這樣既能使學員快速掌握學習要點,避免理論講授的過于枯燥乏味,又能使培訓活動不至于簡單地流于形式。
【課程綱要】
培訓課程開發與方案設計:
培訓課程內容設計的目的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將課程內容進行組織與合理安排,形成獨立的課程,并對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對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
課程設計時重點要從客戶的需求、項目的安排、形式的需要、資源的情況幾個方面考慮,特別要注意課程為培訓項目的總體目標服務。
課程內容
1.1 課程定位
(1) 對學員的心態以及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狀況進行深入分析;
(2) 要注意選擇重要性強、學習難度大、發生頻率高且目標學員勝任程度不高的內容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
(3) 對課程內容進行整體設計時。
1.2 觀點整合
(1) 考慮培訓對象的獨特的需求,從中提煉形成課程的主要觀點;
(2) 設計課程核心的理論框架,考慮理論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選取理論的要點是:基本概念——準確定義;
經典理論——適當選取;
問題分析——有根有據;
主要觀點——總結提煉。
1.3 邏輯組織
(1) 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課程內容的組織與表達;
(2) 每一門培訓課程一定要有一條鮮明的課程主線貫穿始終。
1.4 課程結構
(1) 確定總的論點和主題,列出具體材料的要求,并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
(2) 橫向結構、縱向結構。
歸納法:從具體事例開始,通過逐步論證,最后得出結論。
演繹法:先得出結論,然后舉出事例等予以證明。
(3) 開場設計,結尾設計,主體設計
(4) 培訓環境設計
1.5 方法設計
(1) 選取教學手段與方法,課程的時間規劃,課前課后的準備、練習與考核等;
(2) 將課程的內容線與學員的理解線兩線并行。引入多種靈活的互動式培訓方式。
1.6 課程設計要點
(1) 將潛在的問題充分展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閉環
(2) 通過游戲、提問、測試、案例研討等多種方式啟發學員的思維,使其將問題展現出來。
常采用四步結構式的方法:
自我檢視:通過游戲、測試等方式,幫助學員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思維上的誤區,激發學員的學習欲望,使其實現正確的自我認知;
理論指導:為學員提供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和理論依據;
實戰演練:通過操作實訓等形式使學員的認知與理論得以全面實踐;
總結反思:與第一模塊“自我檢視”形成閉環,建立起螺旋式上升的學習模式,為進入下一個上升通道打下堅實基礎。
(3) 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
(4) 使課程的內容貼近實戰
(5) 將工作經驗提升為理論
(6) 對重要技能進行操作實訓
微格教學原理與實踐:
微格教學產生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師范生在畢業前都要進行教學實習,要象教師一樣到課堂上去授課,指導教師提出比較多的意見要求他們立即改正。由于師范生對教學沒有直觀感受,他們往往記不起自己上課的全過程,因而難以進行客觀的自我表現評估和改進。
在教學研究中,人們普遍注意到教學的重要方面是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因此,教師培訓的焦點便集中在如何使教師掌握教學技能上。于是又提出了兩個問題,即如何分析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在訓練中如何對被培訓者進行反饋,以便提高培訓效果。在如何分析教學技能方面,提出了教學技能分類的方法,在培訓中逐個訓練,最后再綜合起來,形成整體的教學能力。在如何進行反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使用了音、像等攝、錄設備,使教學技能的反饋能做到及時、準確、具體。
課程內容
2.1 微格教學的概念
2.2 事前的學習和研究
(1) 教學技能分類、教學目標分類、教材分析、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觀察方法和教學評價等。
2.3 確定培訓技能和提供示范
(1) 把構成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要素分解為不同的教學技能,然后逐個進行訓練;
(2) 導入、強化、提問、例證、說明和變化的技能;
(3) 把培訓的目標和要求具體化,利用文字材料、錄像或實際角色扮演的方法對所要訓練的技能進行示范,樹立鮮明的樣板。
2.4 編寫教案
(1) 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出較為詳細的教案,運用所確定的教學技能進行教學;
(2) 明確編寫教案的5大問題:
學生學什么?
目標是什么?
教學程序是什么?
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如何評價?
2.5 微格教學實踐
(1) 組成微型課堂
(2) 角色扮演
(3) 準確記錄
2.6 反饋和評價
(1) 重放錄像
(2) 自我分析
(3) 討論評價
2.7 修改教案
授課技巧與教練技術(實戰演練):
針對企業內部講師掌握培訓技巧和提高培訓授課能力,運用體驗培訓的方式教會學員掌握不同的授課方式,幫助學員在授課過程中如何控制課程節奏和調節現場節奏,科學把握授課過程中的幾個關鍵點,綜合運用多種的授課方式和提問技巧,使得培訓效果不斷與培訓需求吻合,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職業化講師的風采。
Coaching有人把它翻譯成“教練”、“企業教練”、“態度教練”,有時也稱為“教練技術”。這里所說的教練,不是體育教練,也不是汽車教練,而是企業教練。Coaching起源于九十年代初的美國,是一種新興的、有效的管理技術,能使被教練者洞察自我,發揮個人的潛能,有效地激發團隊并發揮整體的力量,從而提升企業的生產力。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令被教練者有效達到目標。簡而言之,教練就是以技術反映學員的心態,激發學員的潛能,幫助學員及時調整到最佳狀態去創造成果的人。他的目的是幫助你成為事業和生活上的贏家。
課程內容
破冰活動
課程目的、目標及說明
3.1 培訓講師常規授課技巧
(1) 提問與回答——教師、學生
(2) 講授法
(3) 小組研討法
(4) 角色扮演法
(5) 情景模擬法
(6) 實踐法
(7) 演示演練法
(8) 游戲競賽法
(9) 領導小組活動的注意事項
(10) 案例分析
3.2 卓越講師高效授課藝術與技巧
(1) 巧用幽默感
(2) 清晰地講解
(3) 保持學員注意力
(4) 完美的表達能力
(5) 控制教學節奏
(6) 緩解緊張氣氛
(7) 控制授課時間
(8) 培訓中的特殊情況處理與應變
3.3 培訓師展示技巧
(1) 展示個性
(2) 授課著裝
(3) 語言表達
(4) 眼神技巧
(5) 肢體語言
3.4 學員現場演練
3.5 教練技術
(1) 教練技術(Coaching Technology)介紹
(2) 教練法
(3) 教練指導
(4) 教練空間
(5) 教練核能
(6) 教練身心語
(7) 心身合一
(8) 知行合一
(9) 素質管理
(10) 體驗式學習
培訓現場控制技巧與藝術:
作為職業講師,尤其是為企業員工做訓練的講師,不僅會說話而且還要“會控場”。好的講師一個漂亮的“暖場”就會讓全體學員折服,遇到復雜的場面,比如學員出“難題”、課堂出現騷動;比如討論跑題、又比如學員分心不專注等等,此時,作為一個培訓的中心人物、引領者和主宰者,要能適時調整重心、及時化解尷尬。
課程內容
4.1 開場技巧
(1) 怎樣開始?
(2) 創造有效的開場白—克服緊張、即席演講
(3) 開場技巧—開門見山
(4) 開場技巧—問題導入
(5) 開場技巧—故事導入
(6) 開場技巧-事實陳述
(7) 熱身活動的使用
(8) 練習:設計開場活動
4.2 引導技巧(各類技巧的運用原則、注意事項、重點關注)
(1) 互動技巧—提問
(2) 問題的八個功用
(3) 關于課程內容問題分類
(4) 互動技巧--書面練習
(5) 互動技巧--情景角色練習
(6) 互動技巧--案例分析
(7) 互動技巧--游戲法
(8) 練習:課堂游戲
(9) 課堂活動的組織步驟
(10) 課堂活動的總結步驟
(11) 課堂活動組織注意事項
(12) 互動技巧--小組討論
(13) 一對一輔導技巧
(14) 四種增強說服力的方法
4.3 控場技巧(各類技巧的運用原則、注意事項、重點關注)
(1) 氣氛控制
(2) 控場技巧--激勵
(3) 控場技巧--學員的應對
(4) 控場--場面應對
(5) 六種尷尬場面的應對
(6) 案例練習
4.4 結尾技巧(各類技巧的運用原則、注意事項、重點關注)
(1) 結尾技巧--要點回顧
(2) 結尾技巧--名人佐證
(3) 結尾技巧--觸動情感
(4) 結尾技巧--行動促進
(5) 結尾技巧--小組競賽
(6) 作業:準備一個個人曾開發過的課程資料,含調查問卷,課程介紹。
培訓需求與評估技術:
企業培訓需求是培訓四大環節的第一步,也是培訓目的與目標產生的源泉,正確的目標是培訓結果的保障,綜合應用培訓調研方法,準確獲取培訓需求是培訓師基本能力之一。
培訓效果評估環節,是培訓質量評估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步。它檢驗培訓是否達成目的與目標的要求,通過四層次培訓評估體系,進一步幫助培訓師提升課程質量,同時讓學員也積極轉化培訓成果。
課程內容
1. 什么是培訓需求分析?
2. 培訓需求調研四大原則
3. 360度全方位需求調查
4. 培訓需求診斷報告撰寫
5. 培訓需求調查表設計
6. 培訓全程評估體系
7. 培訓全程評估的作用與內容
8. 培訓評估四層次模型(重點)
9. 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層次模型分析
10. 培訓常用四級評估體系(實用型)
11. 培訓效果四級評估系統流程
12. 培訓調研診斷報告撰寫
13. 培訓評估表設計
培訓師語言訓練、課程主持與專業形象:
主持人的角色是“協助者”和“協調者”,其最關鍵的作用可描述為“穿針引線”和“承上啟下”。主持人需要具備豐富的語言技巧尤為重要。培訓主持的語言要得體流暢、言簡意賅、靈活應變。主持人在培訓過程中要能做到精煉開場、即興串場、恰當收場。
課程內容
1 培訓師的語音技巧
(1) 發音技巧
(2) 重音、停頓、語調練習
(3) 控音技巧
(4) 語段練習
(5) 講師的專業語言習慣
(6) 建立超強的親和力
2 培訓師課程主持
(1) 精煉開場
(2) 即興串場
(3) 恰當收場
3 培訓師專業形象
(1) 男性培訓師職業形象:職業著裝、儀容儀表、精神面貌
(2) 女性培訓師職業形象:職業著裝、儀容儀表、精神面貌
(3) 培訓師的形神兼備:身法、手法、步法、眼法
(4) 演練:形神兼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