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管理咨詢大講堂:《職場生存法則》
(個人素養類)
野牛的“民主選舉”——員工合作: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牛在大遷徙的過程中,遇到選擇方向的時候,一頭“德高望重”的母性頭牛先趴下,將犄角朝向某個方向,接著其他的野牛經過一段思考后,也會趴下來,大部分朝向頭牛選擇的方向,隨后有異議的的其他野牛再考慮過后也會將犄角轉過來。“頭牛”如果不是幾經沙場,自然也不會被尊為“德高望重”。職場就是這樣,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如果非得像斗雞一樣斗出個高低,你死我活的話,那企業根本沒有辦法發展,只有少數服從多數,朝著一個方向用勁兒,企業才能夠前進。
柳樹的“革故鼎新”——用人制度:柳樹看似柔軟,卻充滿生命力。它的生存之道就在于不斷鏟除有痼疾或生命力不旺盛的枝條,并源源不斷地有新柳枝來補充,而留存下來的柳枝,適應和生存能力強,與大樹形成良好互融,無疑很有可能成為日后干枝,也就是公司的未來。(摘自^風_痕^阿里巴巴博客《從柳樹生長看企業用人制度——即^風_痕^的【柳樹原理】》)
胡楊的“適應能力”——運營機制:胡楊的家鄉在內蒙古額濟納旗,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胡楊又被稱為胡桐,蒙語里叫“陶來”,被認為是“最美麗的樹”。小時候對于描寫胡楊的那篇文章記憶深刻,后來有知道它還是多情的樹,因為它還會流淚,被叫做“胡楊淚”。這是因為當地鹽分含量高,但是它的細胞壁薄,也會吸收含鹽量高的水,最后還會經“新陳代謝”排出,由于內含小蘇打,所以也被當地人食用。在現在國際化的市場大環境中,總有缺水的時候,而企業內的運營機制就需要暢通完善,能夠做好應對這種環境的準備,規避風險,最后,也說不準會因禍得福,反而獲得收益。
孔雀的“開屏效應”——市場營銷:孔雀之所以能夠引人駐足,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它開屏時樣子非常漂亮。甚至沒有看過或是不經常光顧孔雀的人,都不知道它具體長什么樣子,而這些人不會不知道“孔雀開屏”。營銷是有計劃的進行宣傳推廣,塑造品牌形象。人們的普遍看法是開什么花結什么果,花開的好,自然會吸引來蜜蜂采蜜,接著果實也自然結的好,這是良性循環。丁?林斯特龍是全球著名的營銷大師,有一天他決定不買新的品牌商品。支撐了半年之后,宣告失敗,他開始反省品牌如何控制人們的思考、行動與選擇。成功的營銷可以發掘甚至培養出一種潛在的消費觀。比如,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休閑。勞力士賣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覺和自信。當然這是奢侈大牌,中小企業最主要的則是找到自己特點和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