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系列——《臺階與盲道》
故事概要:
周六寒冬午后,陽光普照,在農行大門口,除1個1左右的小男孩在奶奶的攙扶下站在旁邊觀看外,其他小朋友在年齡大點的帶領下嘻嘻哈哈地一個接一個從門前高高臺階兩側的光滑隔離欄上滑下來,然后又各自子你追我趕地跑回臺階高處滑下來,這樣循環往復,玩得甚是開心。
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年齡大的小朋友滑下來后一般直接從臺階上趕上去,年齡小一點的,有的剛開始也跟著大孩子從臺階上一階一階費力地爬上去,可在看到其他同齡小朋友不走臺階而是從緊挨著的盲道,小步快跑繞上去反而更快的時候,也聰明地改走盲道了。1歲的小男孩看到大家玩得開心,也嚷著要奶奶帶他去坐滑滑梯,剛開始奶奶把孫子扶上滑道扶住他慢慢滑下去,再把孩子從臺階上扶上去,幾次下來小男孩己能穩穩地坐滑梯了,奶奶也累了,指示著小男孩跟著稍大一點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從盲道上繞上去……
點評:
1.農行門口的臺階與盲道——“同樣的距離,不同的路徑”:年萌的小朋友們,認清自己,或自己或在別人的攙扶下從臺階上省時省力地走上去,或費時費力地爬上去,否則只能另辟蹊徑從盲道上小步快跑繞上去,別無他法,否則只有你放棄坐滑滑梯了。我們人生不也是常常如此嗎?
2.小朋友們坐滑滑梯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自己不具備能力的時候,我們要敢于、勇于借助別人的知識、經驗或力量,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提升成長得更快。你找到你身邊的“巨人”了嗎?你的“巨人”他愿意讓你站在他的肩膀上嗎?
3.“臺階與盲道”,不也預示著實現人生目標的不同途徑嗎?你是正常人,你又能力和實力走臺階豈不更好,但我們常常有些人卻常常費時費力地選擇爬上去或有意或無意地選擇了走盲道,豈不哀哉!
4.人生路上能走“臺階”就不要選擇去走“盲道”,正常人走直道快捷高效,盲人和弱者走盲道,雖路途繞一點,但只要步子快一點,方法多一點也是人生理想之常道——盲道理論(余尚祥總結提煉為盲道理論)
(余尚祥原創哲理小故事,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