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姚葵醴專著《創業的故事》
*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沒有失敗,沒有失敗者。失敗,其實是放棄。相信你自己,你能做到。要有希望,為夢想而前行。(尼克)
創業案例:杭州人周建中,當年27歲的時候被單位除名。他原來在單位畫一點國畫,自認為很有靈氣,可是失業的遭遇把他以往的那種搞藝術的人的傲氣,認為自己有才華的那種自命不凡,全部都打到冰窖里去了,什么都沒有了。
他在家里整整睡了三個月。那時侯,每天早上要挨老媽的罵聲“你好去找找工作了,你這樣像個什么東西,像個蛀蟲一樣”。那段時間,方方面面的困惑、矛盾、痛苦把他這個人熬、熬、熬……。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學會了想問題,學會了思考,為生存的事情去思考。那時侯,他想:你總得有責任吧,自己的小家庭,還有父母的大家庭,如果真的想畫畫,先得有個基礎,先要解決生存問題,你活都不能活下去,怎么畫畫?
這個時候,他就告誡自己,如果說,只有一件事可以讓我去做,無論是什么事,只要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我一定想辦法去做,哪怕是今天賺十元錢,明天去賺五元錢。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舅舅給他介紹了一個家庭裝修的業務……從此,他的命運改變了。
20年后的今天,他創辦的杭州中冠裝飾公司,已經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他本人也擔任了浙江建筑裝飾協會家裝委員會副會長。
創業案例:浙江嘉興人潘鳳珍,20歲左右的時候,在一家地方國營企業擔任出納多年。隨著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她下決心從單位走出,去到市場上擺攤賣羊毛衫。后來,她遇到了一個品牌服飾產品香港老爺車委托她代理。因為她堅持全身心投入、誠信經營、不斷改進經營方法,十幾年后的今天,她已經是這個著名品牌的大股東。
如果你已經出色地完成了某件工作,你就應該嘗試其它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再一件事情上停留太久,多想想下一步該做什么。(喬布斯)
創業案例:溫州人虞成華,高中畢業后進入一個小企業當學徒工,是一個村里的教具廠。進廠時20元一個月,學了一年多,廠領導把他調到銷售科搞銷售,做銷售的實習生。銷售什么東西呢?銷售算盤、還有學生用的圓規。他推銷了兩年算盤。推銷算盤第一是跑百貨公司,其他凡是用算盤的單位都要跑,銀行、財政局、稅務局這些部門都要去。他記得當年最小的一張合同是20元錢,一面算盤,20元的一面算盤。
兩年的推銷工作做得很艱苦,在離家鄉遙遠的山東省,一天要跑兩個縣,最多要跑三個縣。山東省的縣比較密集,安排的又比較緊湊,一天基本上可以要跑兩個縣左右。到了一個縣跑完了銀行、財政局、稅務局這些部門,馬上坐班車走,去跑第二個縣。這兩年四處推銷算盤的過程,鍛煉了虞成華意志和膽量。
從當初跑遍全國做推銷員,到后來,從單位里出來自己干。這也是因為有一個很好的機會。當時他們市里有一個搞電力模擬屏的小個廠倒閉了,人逃掉了,但是這個產品——電力調度模擬屏很好,前途很好。這個廠倒閉了,但產品是開發出來了。可能是資金的原因吧,老板逃掉了,當地電力局的同志說這個產品不錯。虞成華也做了調研,跑了浙江省電力局,跑其他幾個地方,了解了產品的用途、市場等等。他感覺到這個產品從那時侯來講,是屬于高科技產品。那時侯,中國國家的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就是從調度自動化開始。
了解好之后,他就把這個企業買過來了。組合幾個人,幾個親戚,加起來有6個股東。也沒有多少錢,每人5萬、3萬,加起來大概20來萬元錢,就把原來這個爛攤子給接過來了。接過來以后,第一個事情是得有市場。尋找市場、找到客戶,這是一個問題。技術方面是從上海聘請的高級技術人員,技術應該講沒什么問題。主要是市場問題。剛開始出來的產品,人家電力系統的人不接受你。
那時候企業法人、總經理都是他。他第一考慮到的就是要跑市場,自己親自跑。第一站跑到杭州來,找省電力公司下面的一個局,在通訊調度自動化方面搞合作。通過好長一個周折,終于跟省電力局達成合作協議。這個過程大概搞了兩年時間。這兩年中生意做得很少,但是他決心明確:必須要打進電力系統。這兩年基本上是做浙江省電力公司,還有國家電力公司的市場前期公關工作。打進浙江省電力網以后,就有效果了,合肥電力公司、福建電力公司,特別是浙江電力公司的那些縣電力局、地區電力局,都開始合作了。
虞成華清楚記得:第一個單子是黃巖電力公司,很小的一塊模擬屏,2萬元錢。此后,就這樣從小到大做了5年,年產值做到了上千萬。到今天,虞成華已經是杭州虎牌集團董事長兼CEO。
去干,就會獲得力量!不干,一無所獲。(愛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