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層:會溝通善協調04(與領導溝通,學會“管理你的上司”)
閆偉老師分享
有位先哲說過,人不必去喜歡和尊敬你的上司,你也不必去恨他,然而,你卻有必要去管理他。這樣,他才會成為你達到目標、成就和個人成功的資源。此話說出了作為一個中層,無論如何要和上級領導打交道,并通過正確的“管理”實現自己職業上的進步。但是,“管理你的上司”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些異乎尋常。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說:“管理上司是下屬經理人的責任和成為卓有成效的經理人的關鍵(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不善于管理上司的中層,自己的能力會被否定,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致使每次提案打回票、意見不被重視……那么,中層領導如何有效地與上司溝通,做到合理地請示與匯報呢?
一、站在上司的角度與其溝通
作為中層領導應懂得,不要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因為上司有上司的不易,只有體會上司的難處,以朋友之態支持他,漸漸你才會發現,與上司溝通起來其實并不難。
一段時間以來,令張元十分棘手:自己剛任公司銷售總監不久,就因為與頂頭上司王總意見難以一致而很難打開工作局面。更令張元心急的是,搞技術出身的王總總喜歡對銷售部門的事情橫加指責,使大家有苦難言。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一方面公司的業務下滑了10%,另一方面上下夾攻,夾在中間的張元有苦難言。看來,必須要與王總溝通溝通了。但是,如何入手才能讓溝通變得順暢呢?
張元考慮了很久,終于出招了:為了照顧王總的面子,他首先總結了過去的失敗經驗,并檢討自己,然后提出挽救和解決的辦法。在提交的書面報告中,他把解決問題的幾種方式、路徑及其利弊得失等都詳細列出,還分析了當前的市場形勢,并列舉了競爭對手的成功案例,然后去虛心地請教王總。漸漸地,王總逐漸采納了張元的意見和建議,也不再對銷售部門的工作橫加指責,不久,銷售業績開始回升了。
人總有自己的習慣,上司也有自身的管理喜好,當兩者不相匹配時,就產生了矛盾,而化解矛盾的最佳方法是換位思考。張元與上司溝通的成功之處在于,第一,他沒有排斥上司的觀點,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最終是為了維護上司的權威,出發點是善意和良性的;第二,為了更有效地說服上司,他列舉了上司所關心的一些事實,然后進行重點說明,進而達到說服效果,這完全是站在上司的立場考慮,也是出于對上司的愛護。由于他的溝通策略能充分照顧到上司的面子和自尊,所以才容易被上司接受。
當然,中層在與上司溝通時,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寬容地對待上司,既不把上司看成“神”,也不可將其看成“惡魔”,別忘了他只是個普通的“人”。因此,站在上司角度看待問題時,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二、溝通時,適當“投其所好”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上司的眼中,所有的下屬并沒有太大區別。能否在上司心目中占據特別的位置,能否對上司施加特別的影響力,取決于你,而不是你的上司。如果中層領導能讓上司充分感受到你的“分量”,那么你將能夠對他(她)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因此,中層領導要從上司的情感人手,摸透上司的心思,了解上司的特點和好惡,投上司之所好。
張凱在調到一個新公司任部門經理后,與上司的工作溝通總是存在障礙,他覺得上司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為了日后工作的開展,他首先對上司的背景進行了一番“調查”。最后得知,上司有一個最大的愛好——打網球。于是張凱苦練了一段時間的球藝,然后找機會在上司經常去的網球場露面,并與上司頻頻切磋球藝。不久,他便與上司結成了球場上的“戰友”。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上司與張凱逐漸熟悉了起來,上司似乎也變得隨和起來,溝通也理所當然地變得順暢起來。而且,隨著工作的進展,上司逐漸了解了張凱身上的優點和才能,把他提拔到了一個更高的職位上:這對張凱來說,完全是個意外,是個驚喜。
由此可見,中層領導要想讓溝通變得更順暢,乃至獲得事業f:的成功,投上司之所好十分重要。
三、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上司溝通
中層領導與上司相處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也涉及許多的問題,由于個人品質、愛好和性格方面的諸多差異,對于不同的上級,應選擇不同的溝通、相處方式。
1.“完美型”上司
在面對“聽覺型”上司時,中 這種類型的上司,會要求下屬 層領導切不可搞長篇大論的書面報要盡善盡美地完成任務。當中層領 告,而應抓住重點進行口頭匯報,導與這類上司溝通時,先要仔細想 如此才能讓溝通變得順暢。清楚自己的方案是否周全,最好反復推敲自己的匯報方案,遇到上司挑剔時也要表示理解。
2.“閱讀型”上司
針對“閱讀型”人格類型的上司,最好以書面匯報為主,在口頭匯報時要言簡意賅,不要侃侃而談,多借助資料讓上司來了解你的工作。
3.“力量型”上司
這類上司的干預性強、控制欲強,并且習慣于掌握周邊的工作環境,在競爭中始終要求占上風。在與這類型的上司溝通時,切忌不可與其發生正面的沖突,要講究策略,采取溫和、迂回的方式進行溝通。
總之,每個上司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中層領導要學著適應他的風格,在相處過程中找到與上司的共性,用心去熟悉上司的心理特征,并根據其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如此才能使溝通的有效性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