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某些材料的堆積是無法吸引大眾關注的,說話言之有序,主要靠的是內在的邏輯力量去吸引他人,如此一來才更彰顯深度與語言魅力。而說話本身就是一種口耳相傳的語言活動,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留給大眾去揣摩思考,因此清晰、嚴密的邏輯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明確的語言結構,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己的觀點與例證觀點的材料排列和過去、現在、未來在時間上的順序的合理安排,都應以方便受眾理解、記憶及思考為前提。較多地采用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已知到未知的技巧的運用來安排自己的談話內容會更容易使對方理解并產生共鳴。
在語言溝通的運用中,假如只逞一時口舌之快,只顧的上快嘴快舌,就無法產生好的效果。不少人認為,如果口齒伶俐就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傳播出大量的信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信息本身的價值是由講話者能否給對方信賴感所去決定的。假如你只是為了搶速度,那么大抵只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輕浮,進而對你所提供出的信息也就產生了一定的懷疑。那么即使你提供再多、再全的信息,也很難會使人欣然接受,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某公司的一位部門經理屬于專家型,單憑他的業務能力一定是可以干成更大的事業,但當他在與下屬溝通,評價和安排員工的工作時,卻經常讓對方不知道其所云。不是說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是喋喋不休,正因為如此使得他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還有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當他做了錯誤決定,把事情弄糟后,老板批評道:“請你給我解釋下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把事情全給弄糟了?!边@位中層的經理聽了老板的批評后十分生氣,立即辯解道:“我的要求和意圖一定是被員工們誤解了,承擔主要的責任應該是他們。即便您對這一結果有萬般不滿,也不應該追究到我的頭上來?!边@樣的回答顯然推脫責任,且語言毫無章法,顯然會讓老板很難接受。當即老板說道:“既然你承受不了責備,也不能保持冷靜的態度,出口毫無章法難以溝通。不管是誰的過錯,你都應該做的都應該是努力解決問題,但從你的回答中卻絲毫看不出這一點。”因此,這位部門經理被免除了職務。
說話本就不是照本宣科,帶有水分在所難免,還時不時的會穿插出一些題外話,有時也會臨時隨機的補充已講過的某個問題的某些遺漏點,這樣一來就極其容易產生雜亂的現象。
作為一個高明的說話者,應在多層意思之間過度要靈活自然,時刻把牢記主題,不管怎樣加插,不管轉了多少個話題,都不偏離說話的中心。更要時刻注意避免一些與主題毫不相關的廢話,也要注意那些言之無物的空話和裝腔作勢的假話,普遍聽眾極為厭煩的無疑也就是這些。簡潔有力是語言溝通最理想的共同手法,緊張、激動的情緒可以生動的表達出來,還有堅定的意志以及肯定的語氣。如果溝通結束則應該進行歸納,最好能夠簡明扼要地再次突出主題,用以加深聽話者對自己觀點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