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企業如何才能“死而復生”?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企業在創業階段,往往會很“戰略”,會選擇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為什么成功之后,卻有相當多的企業家或高管卻無法發展,甚至是自廢武功?
蓋洛普的研究表明:一般中小企業的壽命是5-7年。那么企業如何做才能“死而復生”?
在十多年的企業咨詢與培訓中,我接觸過大大小小上千個企業家與高管。,我所接觸的這些企業家或高管都有其優秀的地方,所謂的“成功自有道理”。
但我同時也發現,他們中的不少人都被思維束縛了,這個思維束縛是:“優秀往往是卓越的敵人”“成功往往是更成功的阻礙”。
為什么優秀反而會成為卓越的敵人?美國一位學者做過一個試驗,這個試驗的內容是先給每位參加的人輸入一個錯誤的信息,然后讓每個人列舉支持或反對的理由。結果發現,那些支持理由越多的人,在正確答案公布之后,仍然更多傾向于錯誤信息是成立的。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信念頑固癥”,或者叫“過度自信現象”。意思是說,成功者在成功之后,即使現實已經否定其成功經驗過時,他們仍然會相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確的。
這又是為什么呢?答案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人們往往會去尋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也就是說,“信念頑固癥”,或者叫“過度自信現象”,講的就是大多數成功者在成功之后,只會去尋找那些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有意或者無意地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對照一下目前企業家的心態,這些詞是多么生動的現實寫照呀?也就是說,處于這種狀況的企業家或高管,正在享受著他們的“信念頑固癥”與“過度自信”。
怎么辦?我的建議有是:
1、建立起面對客戶的“空杯心態”。何謂“空杯心態”?據說古時候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支拜訪一個老禪師,老禪師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他不解地問:“大師,為什么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里倒?”大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干嘛還倒呢?”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干嘛還要到我這里求教?
市場經濟中,最體現規律的那便是客戶的行為,客戶價值是一切競爭的起點與歸宿。所以,面對客戶需求,倒掉一切自以為成功的經驗,留出一些空間給客戶,用客戶價值做為主導,自然就不容易被固有思維束縛。
2、建立起回報員工的“感恩之心”。經營企業有兩個原點,一個是客戶,另一個是員工。所謂的戰略之道,就是,如果我們想成就一番事業,那就先成就客戶與員工的事業,如果我們想做事順利,那我們就先要讓客戶與員工做事順利。
所以,客戶給予我們利益,而員工卻是實現這種利益的核心。如何感恩員工,回報員工?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員工成長的激勵和培訓機制、組織與文化環境!優秀的員工只能生存于良好的制度與流程中。所以,對猛虎最大感恩與回報就是更遼闊的森林,對雄鷹最大的感恩與回報就是更廣闊的天空,對員工最大的感恩與回報就是更公平的制度、組織與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