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應邀給阿里巴巴集團做了一次《社交網絡與商業》的交流;最終從社交網絡的現象,網絡社會學 ,社會化電子商務等幾個問題來闡述。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成三個層次,最底層是以產品為中心、其次是以平臺為中心,而最高層則是以社區為中心
社交網絡帶來的革命,從命名可見一斑:在低效的市場經濟中,所有權和控制權被集中化了,但是在高效市場經濟中,信息是開放的,控制權被邊緣化了。中介的沒落宿命
隨著社交網絡的深入,《網絡社會學》將顯得更加重要。之前1.0時代新浪,搜狐,網易作為信息公布的平臺,網絡社會學的意義還不明顯,但當時可以從BBS可以透露網絡環境下針對網民行為研究的意義。
互聯網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其新穎的功能,華麗的界面或先進的技術。互聯網的魅力是一種返祖式的倒退,退回到史前人類對講故事所懷有的場景之中:集市是文明的中心地帶,是商販們帶著具有異國風味的香料,絲綢,猴子還有奇妙的故事,從遙遠的大陸來相聚的地方。 互聯網其實就是一個古代集市
社會學家 Mark Granovetter 觀察弱聯系也是有力量的。之前我們的點頭之交而非朋友 ,是我們獲得新想法和信息的最大來源。互聯網以非凡的功效使我們能夠利用這種遙遠聯系的力量。在創新擴散、跨學科合作、匹配買賣雙方、和處理與約會相關的瑣事上,社交媒體都能完成得相當漂亮。
大社交,將改變已有的商業模式:是社交網絡上建電子商務?還是電子商務結合社交化?其實兩者都大有所為,未來的融合,格局還要看雙方的博弈。
Facebook準備把5億用戶轉化為在線購物者。Facebook最近力邀眾多零售型企業到Facebook上開店 銷售商品。其幫助零售商在Facebook開設店鋪,并提供工具讓網絡用戶一邊購物一邊聊天。初期,消費者到Facebook網站上去購物可能感覺還不太自然。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習以為常。
隨著微博的熱火,平臺上聚集了大量的人氣,那么如何和商業結合?在玩微博的同時,實現商業的行為。這是一種自然的進化,無需再往返于電商和微博之間。 微博電商也是一種social commerce。
電子商務改變了零售渠道;可以說social commerce將顛覆電子商務!
我們從全球的智庫分析來看,social commerce的趨勢不可違。我們目前還處在connect,不同平臺的ID賬戶的對接,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高級形式是內容的共享。網店,網貨將可以融合到互聯網的所有角落。
下圖是社交電子商務中較突出的案例 Facebook上開設電子商務店面。供應商就出現了:海外的Payvment公司可以把Facebook網頁轉變成店面。其業務每日新增250名Facebook零售商,共有4萬多家零售商,提供75萬件商品。零售商和Facebook一起開發應用,讓用戶實時地從Facebook好友那里得到建議和產品評價信息,即使他們在別的網站上購物,未來趨勢
【鏈接文化】 每隔一百年,媒體就會發生一次變革。上一個百年被定義為大眾媒體的百年。而在下一個百年里,信息將不僅僅是被推銷給人們,而是在人們所處的無數個鏈接中被分享。鏈接更多源自基于關系的傳播。《核心點》 是分享+關系
歡迎通過微博與我討論(@唐興通)
唐興通
文章系原創,轉載請注明
部分素材源自互聯網
聯系郵件:along5418@gmail.com
預約講課電話:1501053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