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
投資失誤、管理無能和揮霍無度是搞垮這些金錢王國的三大原因。在美國,重稅也是其中的原因。古今中外,揮霍無度是最普遍的原因。第一代創業,中生代勉強守業,失去社會支持,次生代揮霍砍殺、紈绔到極致,富人們會花天酒地、及時行樂,不管死后家道中落。當揮霍無度成為富人們的特征的時候,家道的衰落就成為歷史的必然了,最終徹底敗了家業……第一代商人靠著自強不息、勤儉從商的精神,白手起家創下了非凡的家業。但是,這種良好的作風并未一直傳承下去,相反,卻被他們后代的窮奢極侈的生活方式所取代。
中國史料記載,在晉商的歷史上留下了最為光輝一頁的太谷曹氏家族,在明清時可算是首屈一指的富賈,頂峰時期坐擁商號640座,總資產有1000多萬兩白銀??蓚鞯讲芸俗寱r,生活糜爛,全家大小每日山珍海味,每年家用開支高達十萬兩白銀以上,終于入不敷出,因揮霍浪費而破產,將祖輩們辛辛苦苦、克勤克儉的龐大家業給白白斷送了。從《西湖夢尋》、《陶庵夢憶》到曹雪芹的《紅樓夢》,再往前追溯到蘇東坡的一些散文,大量歷代文學作品描述了古代“富二代”們“生得一副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的驕奢形象和衰敗下場。
當代中國富二代,已經被推到了時代的鎂光燈下,不少的富二代給外界的基本印象是,成長于富足生活中,與精于創業的父輩相比,缺乏精打細算的能力、堅韌不拔的毅志、敢于冒險的精明;與險中求富的父輩不同,他們站在財富大廈上俯視世界,缺乏杞人憂天式的危機,而在危機四伏的商界里,這樣的先天不足顯然是致命的。
黃德華認為,要把富二代訓練成創二代。當代民企深陷繼承人危機,面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財富,當代中國第一批富起來的人自然而然會想到要把財富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人們依然隱約察覺到一個現象:當財富的控制權由第一代交給第二代之后,財富的“堆積”更多地意味著一種消耗,而不是財富的進一步集中。香港研究家族企業的學者研究發現,香港富豪在交棒予第二代的過程中,剔除其他市場因素,其家族上市企業股價平均下跌80%,臺灣及新加坡平均跌幅為40%。因此,已經有人預測,在未來五至十年間,中國的家族企業必然有相當一部分要在交接班中消亡。
民企“富不過三代”的預言令民營企業家們惶恐,卻不敢諱忌,因為他們自己也慢慢發現,他們的后代有的深陷聲色犬馬的享樂中,有的寧可自己創業也不愿意接班,很多家族企業逐漸淪入“無人為繼”的困境。身穿POLO衫,喜歡飆車,寶馬開到學校;個性張揚、喜歡炫耀;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不在乎他人的生命……一份名為《浙江商人培育繼承人方式的調查》顯示,有37%的富二代表示希望能自己創立一番事業;45%的人認為目前還不具備接班的各項素質,不愿意接受其父輩的事業。雖然我們無法斷言接近半數的不愿意接過父輩積累的人都是游手好閑之徒,但必須承認,橫亙在富一代與富二代之間的鴻溝正以不可彌合的態勢呈現在人們面前?!叭蓝ィ迨蓝鴶亍奔磳⒃谥袊衿笊涎?。
很多國外企業虎視眈眈借此機會控制中國民營企業,日本很多企業已經被高盛等美國投資公司所控制。于是茅理翔先生說,民營企業交接班不利比金融危機還嚴重。這句話非常睿智!黃德華認為,一方面國家要不斷地鼓勵創業,造就一大批新的創業者,讓新的創業者替代那些走下坡路的民企二代;另一方面,對于外企收購并控制民企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孝民企二代把企業賣給國外;最后,要幫助那些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正義的民企順利交班。更為關鍵的是,要通過各方力量,把富二代訓練成創二代!不僅僅是企業財富的繼承,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精神的繼承,并帶領企業繼往開來,并以國家利益為重!